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石楠推荐并作序。

2.作者优势:本书作者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温锋华,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崔娜娜。他们是我国城乡规划和治理一线积极实践的活跃学者代表,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对当地城乡发展的深度思考和相关的规划贡献。

3.内容亮点:本书首先对村庄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介绍中国城市化和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中国村庄规划的历程,然后站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总结中国村庄规划的理论框架,包括村庄规划的内涵、规划体系、要素体系、类型特征、成果体系、管理体系及内容体系、技术方法和村庄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让读者系统地了解当前中国村庄规划的背景、现状和工作体系。

4.读者人群:村庄规划领域的规划师、工程技术人员、村庄规划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的实操手册。

乡村规划是通过农村各类土地与空间的合理使用,实现乡村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与环境可持续,进而实现乡村的善治。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导教材,也可以作为师生以及村庄规划领域的规划师、工程技术人员、村庄规划管理人员参考的实操手册,还可以作为村庄规划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阅读资料。

内容简介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从城乡和谐融合发展的角度,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的高度,重新认识乡村发展的独特价值,重塑乡村建设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本书在对村庄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下中国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中国村庄规划的历程。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总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中国村庄规划的理论框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的新内涵、新要求、规划体系、要素体系、类型特征、成果体系、管理体系及内容体系、技术方法和村庄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可供城乡规划、人文地理、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1.温锋华,中山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注册城乡规划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规划师》杂志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国际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同行评议专家。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公开发表论著50多篇(部)。2.沈体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理论、可计算产业集群理论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发表论著130余篇(部),主持编制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辽宁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辽宁省鞍山市国土空间规划、辽宁省营口市发展战略规划、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规划等重要规划项目。3.崔娜娜,北京大学博士、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具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和区域经济学的跨学科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与房地产,在《Sustainability》《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SSCI/SCI/CSSCI检索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章节目录

目  录

总  序

序  从记住乡愁到助力善治的村庄规

前  言

第 1 章  村庄规划总论

1.1 村庄规划的相关概念及定义

1.2 村庄规划的特点

1.3 村庄规划的意义

第 2 章  中国城市化与乡村发展

2.1 中国村庄发展特征及问题

2.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

2.3 中国村庄规划发展历程

第 3 章  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形势

3.1 高质量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

3.3 机构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

第 4 章  新时代村庄规划基础理论

4.1 生态文明理论

4.2 乡村发展理论

4.3 乡村空间理论

4.4 乡村治理理论

4.5 村庄规划方法论

第 5 章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框架

5.1“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5.2“多元复合”的要素体系

5.3“因地制宜”的规划类型

5.4“共同缔造”的过程体系

5.5“实施导向”的成果体系

5.6“协同创新”的管理体系

5.7“与时俱进”的技术体系

第 6 章  村庄规划总则

6.1 村庄规划目标

6.2 村庄规划的原则

6.3 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

第 7 章  村庄基础研究

7.1 村庄区位研究

7.2 村庄发展现状研究

7.3 村庄发展条件研究

7.4 村庄相关规划研究

第 8 章  村庄经济规划

8.1 村庄产业发展战略

8.2 农业业态体系规划

8.3 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规划

8.4 农业服务业规划

8.5 乡村旅游规划

8.6 乡村经济经营模式规划

第 9 章  村庄建设空间规划

9.1 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9.2 村庄建设用地的规划原则

9.3 不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9.4 不同类型村庄建设策略

第 10 章  村庄农业空间规划

10.1 农业空间划定

10.2 农业生产区规划

10.3 农民生活区规划

第 11 章  村庄生态空间规划

11.1 生态空间划定

11.2 村庄生态安全敏感性评价

11.3 塑造永续安全的生态格局

11.4 生态空间的类型与利用

第 12 章  村庄土地整治规划

12.1 农用地整理

12.2 未利用土地开发

12.3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

12.4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12.5 农村土地复垦

12.6 土地生态修复

第 13 章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13.1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13.2 生产性服务设施规划

13.3 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规划

13.4 农村社会发展服务设施规划

第 14 章  村庄生态环境规划

14.1 村庄环境治理规划

14.2 村庄污染防治规划

村庄规划: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原理

14.3 村庄生态景观规划

14.4 村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

第 15 章  村庄文化建设规划

15.1 村庄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规划

15.2 村庄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15.3 村庄村规民约建设规划

15.4 村庄现代文化建设

第 16 章  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

16.1 公众参与理论基础

16.2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6.3 村庄规划参与主体分工

16.4 规划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

16.5 共同缔造:新时代公众参与模式

附  录

参考文献

村庄规划是2020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温锋华。

得书感谢您对《村庄规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 电子书
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到新时代的应用,一桥大学商学院的EMBA课程一本学会。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 电子书
风靡硅谷点燃创意的秘密武器,涵盖团队组建、需求洞察、创意形成、问题发现,激发团队的无限创新力。
用户增长实战笔记 电子书
本书详细介绍用户增长的动力、实验方法、效率工具、团队协同等方面内容,以及实战经验。
深度价值投资 电子书
从五个维度思考投资决策,如何以一个好价格买到一家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