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爱尔兰移民戏剧变迁研究(1964—2012)”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梳理了1964年至2012年的爱尔兰移民戏剧发展与变迁,以出走、流散、回归、流入,四个移民戏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经线,同时以各时期的戏剧家及其剧本为纬线,勾勒出爱尔兰移民戏剧的多元面貌,并在研究中,有机融入移民相关的政治诗学和新爱尔兰认同重塑的讨论。
作者以简洁的笔调将沉重、复杂的历史加以整合,让爱尔兰戏剧初学者或有兴趣者,能一窥其奥妙。
作者简介
作者向丁丁,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爱尔兰当代戏剧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上海戏剧》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译作有《偶发空缺》(J.K.罗琳著)、《潜水艇》(乔·邓索恩著)等外国小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出走
01 概述:从受害者的“流放”到批评者的“出走”
02 开端:《费城,我来了!》
03 群像:《内在之敌》、《牧场》、《杂货铺伙计一生中的关键一周》和《爸爸》
第2章 流散
01 概述:“流散”的长镜
02 先声:《黑暗中的哨声》和《42号工棚》
03 流散的症候:《背叛》、《值班老师》和《复活节之后》
04 拓宽的认同:《在高地德国》和《十一月的一个夜晚》
05 突破的想象:《白女人街》和《女士们先生们》
第3章 回归
01 概述:并非坦途的回归
02 归乡的悲剧:《意念治疗师》、《卡丝·麦盖尔的爱》和《亚瑟·克利里的挽歌》
03 祛魅的故乡:《守灵》和《归乡对话》
04 冲撞与再创:《牧场》、《他口袋里的石头》和《寒战》
第4章 流入
01 概述:流散史的反转
02 拒斥与接纳:《避难所!避难所!》和《坎布里亚号》
03 险途与边缘:《穴居者》和《蘑菇》
04 文化间时刻:《板棍球》、《俄耳甫斯之路》、《很久以前·不久之前》和《曾经》
结语
参考文献
爱尔兰当代戏剧中的移民主题变迁是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向丁丁。
得书感谢您对《爱尔兰当代戏剧中的移民主题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