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儒简与荀子思想比较研究(江淮学苑经典文库)

郭店儒简与荀子思想比较研究(江淮学苑经典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梳理从郭店儒简到荀子的儒学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在先秦儒学的发展脉络中,存在着一条隐秘且容易被后人忽视的思想传承路线,即“孔子——郭店儒简——荀子”。本书的主要工作就是结合传统中国哲学的实践性特点,分别从天人观、心性论和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详尽阐述郭店儒简与荀子的思想关联,并由此梳理出荀子的理论出发点。这对于全面理解郭店儒简的学术价值,以及更加准确地把握荀子思想的内容、来源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李加武,男,1985年10月生,安徽舒城人,哲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硕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师从李耀南教授;博士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师从欧阳祯人教授。

2016年1月以来,在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讲《中西方哲学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淮学苑经典文库编委会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郭店儒简与荀子天人观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五行》的天人观

一 郭店儒简以前“天”的意义演变历程

二 “德”作为天人合一的基础

三 “圣”作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主体内在依据

四 “天人合一”的理想形态是天道主导人道

第二节 《五行》与荀子天人观比较

一 荀子之“天”的德性义

二 “知”作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主体内在依据

三 个人修养与政治关怀:“天人合一”的现实指向

四 小结

第三节 郭店儒简《穷达以时》的天人观

一 《穷达以时》的写作背景

二 “天人有分”的基础是“天人合一”

三 “天人有分”观念的几层意涵

四 “天人合一”是《穷达以时》的理论归宿

第四节 《穷达以时》与荀子天人观比较

一 荀子之“天”的“时”“命”义

二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观

三 “天人合一”是荀子的理论归宿

四 小结

第五节 郭店儒简《成之闻之》的天人观

一 《成之闻之》的思想主题和写作背景

二 天降大常,以理人伦

三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四 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

五 慎求之于己

第六节 《成之闻之》与荀子天人观比较

一 “天”是伦理政治关系的起源

二 “天”是伦理政治规范的起源

三 “天”是现实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来源

四 “天”是主体内在善性的产生根源

五 小结

第二章 郭店儒简与荀子心性论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的心性论

一 性者,生之:《性自命出》论“性”

二 心无定志、凡心有志、心术:《性自命出》论“心”

三 情生于性:《性自命出》论“情”

四 身以为主心:《性自命出》的身心观

第二节 《性自命出》与荀子心性论比较

一 自然人性论

二 心之三重义

三 自然情感论

四 身心关系说

五 小结

第三节 郭店儒简《五行》的心性论

一 《五行》的认识论

二 《五行》的身心观

第四节 《五行》与荀子心性论比较

一 荀子的认识论

二 荀子的身心观

三 小结

第三章 郭店儒简与荀子政治思想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尊德义》的教化观

一 是以为政者,教道之取先

二 教非改道也,教之也

三 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

四 德者,且莫大乎礼乐焉

第二节 《尊德义》与荀子教化观比较

一 教化是为政的根本手段

二 教化的人性论基础

三 教化的基本特点

四 教化的具体手段

五 小结

第三节 郭店儒简《唐虞之道》的“禅让”说

一 《唐虞之道》为何要宣扬“禅让”

二 “禅让”的精神实质

三 “禅让”的主体条件

四 “禅让”的具体程序

第四节 荀子对《唐虞之道》“禅让”说的批判

一 荀子对“禅让”说的批判态度

二 从君权合法性来源的角度批判“禅让”说

三 从君权转移过程的平稳性角度批判“禅让”说

四 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批判“禅让”说

五 小结

结语 以类行杂:从“礼”看荀子对郭店儒简的批判与继承

一 社会治乱是荀子的关注焦点

二 “礼”是解决社会混乱的根本途径

三 从“礼”看荀子对郭店儒简的批判与继承

参考文献

后记

郭店儒简与荀子思想比较研究(江淮学苑经典文库)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加武。

得书感谢您对《郭店儒简与荀子思想比较研究(江淮学苑经典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闽台佛教慈善组织运作模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交换作为理论视角,探讨闽台两地不同佛教慈善组织在组织身份建构、资源动员,以及服务输送等诸多方面的异同,在动态分析闽台佛教慈善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闽台两地佛教慈善组织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