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

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马华人妇女史料详尽研究,揭示社会性别和观念的历史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社会性别新视角,研究新马华人社会的妇女问题。全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新马华人妇女史料,论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移民新马的模式与经历,移民的增多对新马社会的影响,以及新马社会女子教育、职业变化和社会参与对华人婚姻家庭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的新马社会性别和观念的历史变化。

作者简介

作者范若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政治、性别、宗教与族群关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初版序言

总序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学术委员会

导论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与评价

第三节 理论、分析范畴与方法:从妇女史到社会性别史研究

第四节 史料介绍与综述

第一章 妇女南渡: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移民高潮

第一节 世界经济危机与新马移民政策变化

第二节 中国女性移民模式与经历

第三节 新马华人人口构成的变化

第二章 女子教育:社会性别变化的基石

第一节 新马华人女子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性别与教育

第三节 教育的影响:社会性别变化的基石

第三章 自立与养家:新马华人妇女的经济参与

第一节 华人妇女行业分布与职业拓展

第二节 华人妇女的工作状况与个人感受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与阶级

第四节 华人妇女在新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社会参与:华人妇女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一节 华人妇女运动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第二节 国家兴亡,匹妇有责:华人妇女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第三节 国家、民族危机与华人妇女

第五章 暗流涌动:新马华人婚姻家庭的变化

第一节 传统与变革中的婚姻家庭模式

第二节 婚姻家庭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生活状况

第六章 流动与变迁:新马华人妇女与闽粤妇女之比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新马华人妇女与闽粤妇女:横向比较

第三节 移民社会特征与妇女地位变迁的诠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后记

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是2019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范若兰。

得书感谢您对《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判理论: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研究 电子书
在当代思想史的地图上,多条线索都指向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联邦德国的一个理论运动,这就是由阿多诺的弟子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等人开拓的“新马克思阅读”(DieNeueMarx-Lektüre)运动。新马克思阅读这一理论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孕育中破茧而出,其主要理论研究对象,就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特别是价值形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研究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电子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以全新视角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阐述,本书为其中一本。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