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首次将六朝时期最著名的那些文人墨客作为一个群体进行讨论。
内容简介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
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
诗人们在哲学与文学之间落笔成诗,创造性地运用了异质多样、千变万化的文本和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才能、思想理念与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田菱,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论文见于《哈佛亚洲研究学报》《美国东方学会学报》《中国文学:随笔、论文和评论》《早期中古中国》等学术刊物。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的话
致谢
凡例
缩略词
导言
第一章 早期中古中国的阅读与写作
早期中国的阅读观念
早期中国的解释、意义与引用
注释在阅读中的作用
为写作而阅读
关于阅读的书写
文化资本与文学才能
文化的记忆与文学的互文性
小结
第二章 嵇康与拼装式诗学
最初的玄言诗
拼装式诗学
对老子政治哲学的赞颂
“似曾读过”与对成仙的文化想象
以大自然为启示:“道”之运行
小结
第三章 孙绰的诗歌素材库
“一时文宗”孙绰
孙绰与东晋玄言诗
赠答诗歌,文学才能
佛与道:两类素材的交融
来源与选择
第四章 兰亭之游与谈玄之诗
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
两篇序文
活用文字:山水描写的实验
表演与竞争
小结
第五章 作为互文性文本的“自然”诗人陶渊明
死亡的哲学
忘却之力与抱独之道
文本借用的矛盾性
小结
第六章 解读山水,游于风景:谢灵运诗赋中的《易经》
写实主义者还是文本主义者?
通过《易经》绘风景
借助《易经》筑《山居》
书中所得与寓目身观
尾声
结语
附录 兰亭诗英译之一种
参考文献
索引
何以成诗:六朝诗赋中的思想传承与意义生成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田菱。
得书感谢您对《何以成诗:六朝诗赋中的思想传承与意义生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