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的使命: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大国金融的使命: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21年的研究成果,由一个综合报告和四个分报告组成。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的新使命和新挑战、金融服务城市群建设、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对金融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要服务新发展格局,就需要进一步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对内更多依靠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加快城市群、都市圈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集聚更多的新增长极。对外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人民币跨境大循环,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扩大货币的自由使用和内外循环,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作者简介

《径山报告》课题组,写作成员主要包括:肖钢、陆铭、丁志杰、徐奇渊、朱隽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径山报告》项目介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21·径山报告》课题组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01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金融业的新使命与新挑战

金融服务城市群建设

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再思考

充分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02 金融服务双循环背景下的城市群建设

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建设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当前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服务城市群建设的政策建议

附录

03 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已经具备三大关键性基础

当前我国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优势与机遇

当前我国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困难与挑战

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

04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再思考

新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再思考

货币国际化难题

加强离岸与在岸市场互动融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健康、可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05 充分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亟须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扩大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

扩大人民币在投融资中的使用

在“一带一路”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参考文献

大国金融的使命: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是2022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径山报告》课题组 编。

得书感谢您对《大国金融的使命: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7) 电子书
本书内容广泛覆盖中国金融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变化,既涉及货币政策的转型与创新、国家资产负债表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改革与法治建设等经典话题,也对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统计等新问题进行讨论,还从交易制度层面关注股票市场波动,从研究综述角度讨论人民币国际化,从文献计量角度考察货币金融研究的新进展。本书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致力于揭示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特点,阐述金融研究的新方向,力图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金融服务业运营与管理 电子书
刘忠燕主编的《金融服务业运营与管理(现代金融服务核心教材)》是遵循教育部提出的“创新高校、培训机构和有关企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产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精神编写的。全书共6篇,20章,分别介绍金融服务业基础,金融服务业机构体系,货币银行类金融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非货币银行类金融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保险、信托、网络金融服务机
漫画生活中的金融 电子书
本书从金融的根本货币入手,通过轻松的漫画和精练的文字,让人们能够快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金融常识。
智能时代的新金融 电子书
本书从新金融的时代背景与金融机构业务的本质谈起,从资产负债表经营的角度来理解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并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概念,如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金融工程/量化金融、金融IT、智能金融等,进行了对比区分。接下来,本书对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进行梳理,介绍国外金融科技的前沿实践,并重点分析国内各个子行业(包括支付、征信、消费金融等新兴业务,以及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的综合业务)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双循环”概念的主体内涵,条理化地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双循环”与“两新一重”“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一带一路”“本土区域发展”等中国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关系,以求为充分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持久应对全球竞争中的挑战与风险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