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超越了刑法解释的方法和立场之争,以价值判断为先导,构建了刑法解释利益需求合理化的路径。
内容简介
刑事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度一直高居不下。刑法修订、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在刑法制定、修改和适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刑法典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事实沟通的桥梁。通过确定三者功能定位,对三者界限进行清晰厘定,从而使得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刑法修订在刑事法律制度中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刑法解释的过程即是利益衡量的过程,刑法解释意味着在具体的案件中实现法定的价值判断。作者主张刑法解释应当坚持利益衡量的方法,如何实现各利益需求的合理化是本书的重点研究内容。作者从刑法解释权配置、刑法适用解释下的利益平衡需求、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与利益需求、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详细展开阐述。结尾提出了实现各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几点建议,即从立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权力制衡,在司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利益引导,以判决公开促使刑事审判从重刑法解释向重刑法论证转变。
作者简介
作者李翔,华东政法大学比较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法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刑法学,国际刑法,比较刑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面向中国的刑法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范畴界定
二、刑法解释的分类
三、刑法解释与刑法修订
第一章 鸟瞰刑法解释权配置制度
第一节 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全球语境分析
一、普通法系国家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第二节 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国内语境分析
一、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制度设计
二、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的理论支撑
第二章 刑法规范解释下的利益分配风险
第一节 刑法规范解释与我国立法体系格局变迁
一、刑法规范解释者的立场选择
二、刑法规范解释僭越刑事立法
第二节 刑法规范解释内部要素的分解与博弈
一、形式与实质解释之争
二、创设性刑法规范解释之非
三、当然解释适用之疑问——我国刑法中的当然解释及其限度
四、规范解释内容之冲突
第三节 刑法规范解释外部因素的促进与阻碍
一、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之于刑法规范解释立场选择
二、公众参与的理念之于刑法规范解释价值基准建构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需求之于刑法规范解释原则坚守
第三章 刑法适用解释下的利益平衡需求
第一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利益博弈
一、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争议
二、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刑法价值选择
三、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公众认同缝隙
第二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价值判断
一、弥补法律文本自身缺陷的利益需求
二、缓和社会发展与刑法保守之间的张力
三、法官适用法律职责的内在价值需求
第三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利益需求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在追求
二、刑法文本内涵的弹性范围
三、法官保守主义的价值立场
第四章 超越立场之争——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与利益需求重构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重设
一、混乱的刑法解释立场——忽略价值判断
二、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
三、个案中道德因素对价值判断的影响
第二节 刑法解释的利益需求立场
一、解释主体的私人利益超越
二、刑法保护的法益位阶依循
三、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并行
四、刑法文本的安定性与妥当性同步
第五章 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进路
第一节 利益平衡理论——刑法解释的应有选择
一、“利益平衡”的展开
二、超越方法与立场之争——利益平衡的引入
三、利益平衡应用于刑法解释的必然性
第二节 构建刑法规范解释的约束性机制——立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权力制衡
一、整合现有刑事司法解释
二、健全刑事司法解释立项机制
三、建立刑事司法解释适用定期审查机制
四、完善刑事司法解释无效退出机制
第三节 构建刑法适用解释的约束性机制——司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利益引导
一、构建判决书说理标准化机制
二、以判决公开促使刑事审判从重刑法解释向重刑法论证转变
三、建立法官绩效考核与刑法适用解释的合理对接机制
结论 我国刑法解释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必由之路
后记
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翔。
得书感谢您对《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