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历史

谁的历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有关中国历史的主体性、核心问题与研究路径的对话与思考,提供思考历史的多元视角,深度透视历史中的空间、时间与人。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历史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章,分为 “思考”“评论”“讲谈”三组,围绕历史进程与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人、空间与时间,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文章涉猎广泛的主题,总体上是以历史上的“人”为中心,将历史看作生命的体现,叙述并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六个方面:生存—生计—经济、交往—关系—社会、控制—权力—政治、求知—学术—思想、死亡—仪式—宗教、不从(抗拒)—革命或改良—进步等,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个体关怀。

本书也是一位历史学者治学道路的反思:何为历史?谁的历史?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可信吗?那已湮没在时间中的“史实”与我们今天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三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逐步破除历史学中的迷障。

作者简介

作者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1982-1995年间就读于武汉大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89-2007年间在武汉大学工作,2001年任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历史研究的主体性、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代序)

卷一 思考

人的历史与人的历史学

变幻的空间与空间结构的“解构”

历史中的“时间”与“人”

区域、地方与地域 :空间维度下的历史研究

中国历史的南方脉络

中古时代的滨海地域

中国古代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理路与方法

卷二 评论

多元、统一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可能的?

“画圈圈”与“走出圈圈”——关于“地域共同体”研究理路的评论与思考

石泉先生的学术创获和治学方法——《石泉文集》编后感言

《椿庐史地论稿》读后

“小国家”“大地方”:士的地方化与地方社会——《官僚与士绅 :两宋江西抚州的精英》评介

化外之区如何步入王朝体系——读《木材之流动 :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 :中古契约研究》评介

“帝国的边缘”与“边缘的帝国”——Empire at the Margins: Culture, Ethnicity, and Fronti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读后

卷三 讲谈

学问须于不疑处有疑

权力的产生、形式及其集中

秦汉帝国的形成及其他

后记

谁的历史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鲁西奇。

得书感谢您对《谁的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物遗迹中的大连历史 电子书
本书旨在向读者介绍大连地区41处文物遗迹及其背后的悠久历史。书中包括四平山积石墓地、爱国将领林永升雕像、大连纺织厂四二七纪念碑、瓦房店烈士陵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和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内容,为讲好大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份优秀的素材。
史诗大陆:欧洲历史的血与火 电子书
英国旅游作家深入史诗故事发源地,与英雄人物对话,看史诗如何塑造欧洲。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电子书
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科学哲学是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的探索之一。
日常生活的历史学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活的视野认识社会。
历史哲学 电子书
本书由作者在厦大开设“历史哲学”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是我国第一本以”历史哲学”命名的学术著作。朱谦之在此书中不仅系统阐发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而且还运用历史哲学的理论方法来解析世界哲学的发展历程。与梁漱溟探寻东西哲学的不同发展路向有所不同,朱谦之则探寻东西哲学的共同发展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