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渗透着作者对文学意蕴及文学的时代精神的探寻与追求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者近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文学与文化批评类,是作者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坛出现的各种思潮做出的理性思考和探究;第二编为中外作家作品研究,是作者在文学课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学问题的研究心得;第三编为书评与影视评论。
作者简介
作者张保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特殊津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心学习、交流。任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早期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癌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项目临床负责人,与美国协作研究的三项课题中方负责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分题负责人,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全国癌规范治疗及新进展学习班)。现任北京病防治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女性健康公益联盟医学专家。国家“十五”课题论文《中国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科协期刊特别学术论文奖,是8篇特别学术论文中唯——篇医学论文。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医科院、协和医大医疗成就奖,《中华肿瘤杂志》论文奖,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杰出贡献奖、医疗成就奖及临床科研成果奖等。论文《中国癌手术治疗10年的发展与变迁》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科技论文(者5000)。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代序)
(一)文学与文化批评
文学:人类精神的希望
文学需要理想主义
文学应抒写健康的情感
文学要善于发现时代的诗意
文学写作要有精神追求
文学写作就是坚守精神的家园
文学精神的丧失损害文学品格
文学写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文学的发展需要健康心态
文艺学应有中国立场
学者不能甘作西方思想解说员
文艺学应当学以致用
文艺学要有中国话语
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
从《诗经》走来
从冰心到铁凝
从时代汲取精神能量
文学不能没有崇高
诗歌需要思想和情感
文艺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
文学不能忘记生活
生活永远是作家最宝贵的财富
文学:逃离还是回归本位
从“文学革命”到“文学边缘化”
文学不能自我式微
文学与城市化
文学的繁荣自古就和城市文明密不可分
现代文学大家对城市文明有过生动的表现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应该对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作出反应
期待陕西文学再出精品
时代巨变呼唤文学再出精品
文学应善于把握时代巨变
作家要用杰出的才华表现时代巨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学术研究与文化情怀
(二)中外作家作品研究
《诗经》叠音词与主体情感表现
一 《诗经》叠音词的大致分类
二 《诗经》叠音词对主体情感表达的作用
三 《诗经》大量使用叠音词的缘由
《诗经》“二南”主旨考辨
一 “周南”主旨:婚嫁、家庭与宗族繁衍
二 “召南”的主旨:婚嫁、教育与社会治理
《诗经·蒹葭》主旨的心理学解析
古代诗文中的方位观念
“东”与尊贵
“南”与王位及人寿
“西”与成熟及衰落
“北”与败亡及不祥
“中”与皇权及其他
孟浩然的“愁情”诗
李白咏物诗中的人格意象描写
一 以“松桂”为意象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二 以“鸾凤”为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三 以“桃李”为意象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
李白诗歌中的黄河、长江意象
一 雄浑、奔放、壮阔的黄河意象
二 空远、清秀、幽静的长江意象
三 黄河、长江意象所代表的自然物貌和南北文化特征
杜甫与屈原简论
一
二
三
杜甫诗歌的人类文化价值
一 真挚的爱国爱民情感和强烈的时代忧患意识
二 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
三 蔑视权贵的批判精神和同情弱小的人道品格
四 热爱祖国河山的爱美情怀和珍重人间友情的亲善品德
宋代文人的自然情结
一
二
三
四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的几种形式
李清照词的白描手法
一 李清照词对白描手法的运用
二 李清照词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艺术效果
三 白描手法与李清照的词论主张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时代精神要义
古典诗文艺术谈
《论语》的语言艺术
《殽之战》的叙事艺术
《凉州词》的讽喻艺术
《送元二使安西》的衬托艺术
《小石潭记》的遣词艺术
《如梦令》的构思艺术
《西江月》的写景艺术
《满井游记》的写景艺术
《阎典史传》的人物刻画艺术
《为学》的说理艺术
《少年中国说》的论说艺术
《鲁迅日记》里的日本医务人员考略
一 北京时期(1912.5—1926.8)
二 上海时期(1927.10—1936.10)
《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一 藤野严九郎的家世
二 藤野严九郎所受教育及职业
三 藤野严九郎的家庭及乡村医生生活
四 藤野严九郎的后代及其所受教育
柳青的小说处女作《待车》
纪弦的四首思乡诗
《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诗性阐释
一 《神曲》创作缘由的再考察
二 《神曲》对基督精神的自我阐释
三 《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诗性传播
《唐璜》的讽刺力量
一
二
三
四
青年歌德的爱情诗
英格博格·巴赫曼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一 国内对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介绍和研究
二 国内对英格博格·巴赫曼作品的研究
三 高校学位论文对巴赫曼的关注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
一 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诗性批判
二 对人类尊严生活的渴望
三 结语
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批判
一 巴赫曼对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思考
二 巴赫曼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诗性批判
三 巴赫曼的文学思想及创作风格
文学:人生困惑和苦痛的阐释者
一
二
三
(三)书评及影视评论
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一
二
体悟灵性 阐发哲理
诗书画雅集 心意物并称
一部厚重的陶学新著
一 用力至深,包举甚全
二 思路泉涌,新见迭出
三 长于梳理,重点突出
四 论诗论艺,别出心裁
民族脊梁的深情礼赞
民族脊梁人物的群像塑造
史诗气派和历史纪实的有力结合
对比的力量和细节的美感
时代变革背景下人性善恶的殊死搏斗
影视艺术要敢于反映社会现实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影视艺术反映现实要有思想内涵和底蕴
影视艺术要靠鲜活的人物形象来赢得观众
文学探意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保宁。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探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