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分布式信息融合:新军事变革需求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内容简介

分布式信息融合是应新军事变革出现的作战样式――网络中心战(NCW)的需求产生的,是当今国际融合学界确定的信息融合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本书旨在填补国内分布式信息融合领域空白,促进我国分布式信息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以提升联合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为分布式应用系统提供有效信息支撑。本书内容包括NCW特征及信息融合对其价值链的贡献,分布式信息融合新概念和新方法、分布式融合结构、多传感器分布式目标检测、差异信息的一致性融合、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与跟踪、分布环境中的目标威胁估计,以及分布式感知资源管理。重点分析了由于信息重复计入、过程噪声、网络带宽约束、局部代理自利行为等因素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法,建立了分布式信息融合一系列新概念和新算法。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分布式信息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为该融合方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依据。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内容简介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第1章 信息融合及其分布式发展概述

1.1 信息融合技术发展沿革

1.2 数据融合模型的概要分类

1.3 JDL数据融合过程模型

1.3.1 JDL数据融合结构模型

1.3.2 JDL顶层融合模型的演变

1.3.3 JDL融合顶层模型的主要功能

1.4 Endsley态势感知模型

1.5 影响信息融合学科发展的相关动向

1.6 信息时代对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需求

1.7 分布式融合面临的主要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面向网络中心战的分布式信息融合

2.1 网络中心战(NCW)的概念及背景

2.1.1 新军事变革与联合作战

2.1.2 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

2.1.3 新军事变革与网络中心战

2.2 网络中心战(NCW)中的信息价值

2.2.1 网络中心战(NCW)中的信息价值概念

2.2.2 网络中心战(NCW)中的价值链

2.2.3 最优行动的期望效用

2.3 网络中心战(NCW)中的认知问题

2.3.1 认知的概念

2.3.2 认知的本质和过程

2.4 网络中心战(NCW)中的自组织和自同步

2.4.1 网络中心战(NCW)的主要特征

2.4.2 自组织的概念和效用

2.4.3 自同步的概念和效用

2.5 分布式信息融合在网络中心战(NCW)中的作用

2.5.1 分布式网络中心战(NCW)与分布式信息融合

2.5.2 信息融合对网络中心战(NCW)价值链的贡献

2.5.3 信息融合在网络中心战(NCW)认知中的作用

2.5.4 信息融合在网络中心战(NCW)指挥控制中的作用

2.6 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挑战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3.1 引言

3.2 分布式信息融合概念与问题概述

3.3 控制相关信息融合误差的有界协方差增长方法

3.3.1 有界协方差增长控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背景

3.3.2 BCI模型[3]

3.3.3 分散式目标跟踪误差分析案例

3.4 传感器协同方法

3.4.1 极大和算法模型

3.4.2 极大和算法约束条件与模型求解

3.4.3 基于极大和算法的多传感器协同跟踪案例

3.5 自利平台的优化协调方法

3.5.1 概念与背景

3.5.2 目标跟踪中的多代理协调问题

3.5.3 目标跟踪MAS模型的效用评价函数

3.5.4 考虑信道衰减的信息多级最优传输路径

3.5.5 基于拍卖机制的网络带宽优化分配

3.5.6 仿真案例

3.6 合作对象信用估计

3.6.1 合同的期望效用与协方差的概念

3.6.2 基于独立贝塔分布的合同信用估计

3.6.3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异类服务合同信用估计

3.6.4 合同信用模型仿真验证案例

3.7 基于人—代理集合体(HAC)的分布式信息融合

3.7.1 问题的提出

3.7.2 人—代理集合体(HAC)中的用户精炼

3.7.3 人—代理集合体(HAC)中的用户控制与管理

3.7.4 用户在人—代理集合体(HAC)系统评估中的作用

3.7.5 人—代理集合体(HAC)设计中的挑战与机遇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分布式融合结构与估计算法

4.1 引言

4.2 分布式信息融合结构

4.2.1 融合结构的依赖因素

4.2.2 融合结构与依赖因素之间的关系

4.2.3 分布式融合结构的选择基准

4.2.4 分布式融合结构分类

4.3 分布式融合信息图

4.3.1 单连接信息图

4.3.2 无反馈层次融合的多连接信息图及连接转换

4.3.3 有反馈层次融合信息图及连接转换

4.3.4 对等式分布融合信息图及连接转换

4.4 分布式估计算法

4.4.1 分布式估计概述

4.4.2 贝叶斯分布估计中的重复信息去除原理

4.4.3 最优贝叶斯分布融合算法

4.4.4 次优贝叶斯分布融合算法

4.4.5 高斯分布或带有误差协方差估计的全局估计

4.5 目标跟踪中的分布式估计

4.5.1 问题描述

4.5.2 确定性动态过程

4.5.3 非确定性动态过程

4.6 对象分类识别的分布式估计

4.6.1 对象分类的分布式识别结构

4.6.2 对象分类的分布式识别算法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多传感器分布式目标检测

5.1 分布式检测问题描述

5.1.1 集中式与分布式检测

5.1.2 分布式检测结构与模型[12,13]

5.2 基于LRT的分布式检测方法[18,19]

5.2.1 贝叶斯分布式检测

5.2.2 基于LRT的奈曼—皮尔逊检测方法

5.2.3 基于LRT的融合检测逻辑设计

5.3 基于计数表决规则的WSN检测方法

5.3.1 计数表决检测方法

5.3.2 多传感器全局表决检测准则

5.3.3 不同性能传感器的全局表决检测通用模型

5.3.4 同类传感器表决检测通用模型

5.4 基于虚发现率的分布式检测门限控制

5.4.1 统计学中的多比较问题

5.4.2 基于FDR局部门限控制的全局优化检测算法

5.4.3 基于FDR的分布式检测系统设计

5.5 相关情况的分布式检测

5.5.1 基于相关观测的最优分布式检测研究现状

5.5.2 基于相关局部判定的最优分布式检测研究现状

5.5.3 进一步说明

5.6 非理想通信信道下的分布式检测

5.6.1 概念与模型

5.6.2 考虑信道衰减的分布式检测规则

5.6.3 基于部分信道状态的分布式检测

5.6.4 具有非信道状态信息的分布式检测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航迹融合与航迹关联——分布式多目标跟踪要点

6.1 引言

6.2 航迹融合的概念与模型

6.2.1 目标动态与观测模型

6.2.2 一次航迹融合的概念

6.2.3 反复航迹融合的概念

6.3 一次航迹融合准则

6.3.1 一次航迹融合状态估计及其协方差

6.3.2 融合准则

6.3.3 航迹融合准则性能评估基准

6.4 一次航迹融合准则性能评估案例

6.4.1 案例剧情模型

6.4.2 追加传感器情况仿真案例

6.4.3 互补传感器情况仿真案例

6.5 目标连续跟踪中的反复航迹融合

6.5.1 反复航迹融合结构与分类

6.5.2 不带反馈的反复航迹融合

6.5.3 带反馈的反复航迹融合

6.6 分布式航迹关联

6.6.1 航迹关联的基本假设与评估函数

6.6.2 航迹关联度量指标及其计算

6.6.3 航迹关联度量指标比较仿真案例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

7.1 目标分类的概念与应用需求

7.2 目标分类/识别方法

7.2.1 基于不确定性的目标分类/识别方法

7.2.2 目标分类/识别的基本步骤

7.2.3 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方法的特点

7.2.4 目标类别与识别特征的关系

7.3 目标分类方法的基本类型

7.3.1 “产生”型目标分类识别方法

7.3.2 “差异”型目标分类识别方法

7.3.3 混合型目标分类识别方法

7.4 多级目标分类识别结构

7.5 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中的新问题

7.5.1 显式重复计算

7.5.2 隐式重复计算

7.5.3 采用硬说明的传统融合识别系统

7.5.4 混合不确定性表示

7.6 基于局部分类器的全局融合识别

7.6.1 多分类器融合技术的分类

7.6.2 分类器组合方法

7.7 最优分布式贝叶斯目标分类方法

7.7.1 集中式目标分类算法

7.7.2 分布式目标分类算法

7.7.3 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系统的通信策略

7.8 分布式目标分类识别算法比较

7.8.1 目标分类识别算法性能仿真与评估方法

7.8.2 目标分类融合识别算法仿真比较

7.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

8.1 引言

8.2 基于分位数的离异值剔除方法

8.2.1 一维情形

8.2.2 多维情形

8.3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

8.4 基于统计距离矩阵特征值的一致性数据融合

8.5 基于置信距离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

8.5.1 一维情形的置信距离

8.5.2 多维情形的置信距离

8.5.3 基于置信距离的一致性数据融合方法

8.6 基于测量精度分级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

8.6.1 两个传感器测量数据偏差的概率比较

8.6.2 两传感器融合偏差与传感器测量偏差的概率比较

8.6.3 基于精度分级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实现方法

8.6.4 计算案例

8.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分布式信息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9.1 引言

9.2 单目标分布式融合概述

9.2.1 单目标贝叶斯滤波

9.2.2 独立数据源的T2F

9.2.3 非独立数据源的T2F

9.2.4 协方差交集(CI)航迹融合

9.2.5 指数混合(XM)融合

9.3 基于有限集统计学的多目标滤波方法

9.3.1 多传感器多目标递推贝叶斯滤波

9.3.2 多目标随机分布的计算方法

9.3.3 概率假设密度(PHD)滤波

9.3.4 基数概率假设密度(CPHD)滤波

9.3.5 基于随机集的滤波技术应用近况

9.4 基于单目标融合扩展的多目标分布式融合

9.4.1 独立数据源的多目标T2F

9.4.2 非独立数据源的多目标T2F

9.4.3 多目标指数混合(XM)融合

9.5 基于CPHD/PHD滤波的多目标航迹融合公式

9.5.1 基于CPHD滤波的独立跟踪源T2F公式

9.5.2 基于PHD滤波的独立跟踪源T2F公式

9.5.3 基于CPHD滤波和PHD滤波的相关跟踪源T2F公式

9.5.4 基于CPHD滤波的多目标分布密度的指数混合(XM)融合近似

9.5.5 基于PHD滤波的多目标分布密度的指数混合(XM)融合近似

9.6 基于CPHD滤波和PHD滤波的多目标T2F实现案例

9.6.1 基于CPHD/PHD滤波的多目标T2F公式实现

9.6.2 多目标指数混合(XM)T2F近似公式的计算实现

9.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分布式环境中的威胁估计

10.1 威胁估计基本概念

10.1.1 威胁与威胁对象

10.1.2 威胁估计概念

10.1.3 威胁估计的特征与内涵

10.1.4 威胁估计要素及其层次结构

10.1.5 威胁估计结果的表示方法

10.2 基于假设评估的威胁估计推理模型

10.2.1 威胁估计模型

10.2.2 威胁估计的多假设推理[6]

10.2.3 威胁估计推理中的多假设评估

10.3 威胁估计方法

10.3.1 基于随机区间的目标威胁估计方法

10.3.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目标威胁估计算法

10.3.3 基于决策树学习的目标威胁估计算法

10.4 多目标威胁估计方法

10.4.1 威胁函数与威胁值

10.4.2 基于多价值准则的多目标威胁评估方法

10.5 分布式环境中目标威胁估计的控制模式

10.5.1 分布式威胁估计的优势

10.5.2 分布式威胁估计的环境要求

10.5.3 分布式威胁估计的协同模式

10.5.4 分布式协同威胁估计案例

10.6 通信状态对分布式威胁估计的影响

10.6.1 通信中断状态产生的影响

10.6.2 通信降级状态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1章 分布式传感器管理

11.1 概述

11.1.1 传感器管理的概念

11.1.2 传感器管理的内涵和效用

11.1.3 传感器管理的功能

11.2 基于效用函数的目标探测传感器资源管理算法

11.2.1 问题描述

11.2.2 基于效用的传感器资源分配数学模型

11.2.3 仿真例子

11.3 基于模糊推理的传感器管理算法

11.3.1 问题描述

11.3.2 基于模糊推理的传感器管理算法

11.3.3 性能指标

11.3.4 仿真例子

11.4 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传感器管理算法

11.4.1 问题描述

11.4.2 基于多资源组合双向拍卖的传感器管理算法

11.4.3 仿真例子

1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反侵权盗版声明

封底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是2017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吴蔚。

得书感谢您对《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城市道路交通诱导与控制融合系统理论及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城市道路交通诱导与控制融合系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UTCS和UTFGS的融合框架、融合框架下的路网模型、融合框架下的单车诱导算法和系统诱导算法,以及城市交通控制与路径诱导系统融合算法。
遥感图像信息融合与分辨率增强技术 电子书
本书是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论著、优秀论文,结合了作者多年来从事遥感图像处理的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分析了不同光学遥感图像之间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遥感影像间的高精度几何配准、数据融合、分辨率增强及评价标准、高光谱图像解混及子像素制图、分辨率增强在小目标检测中的应用等。其中,基
融合·创新·引领:促进信息消费升级 电子书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系列部署,宣传、推广信息消费成果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服务业司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编制了本书,从信息消费发展总体态势、国家政策指引、地方实践经验和企业创新案例四个方面,对信息消费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深度阐述。《融合创新引领促进信息消费升级》旨在分享成功经验,指导工作实践,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各界理解信息消费内涵,进一步加快推进信
绩效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 电子书
本书以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方法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绩效管理全貌。即从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分别对绩效指标设计、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到绩效反馈面谈和绩效结果的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从绩效管理系统的角度理解绩效管理。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管理学教材。资料下载请联系编辑15652315123或QQ:602983359
铁路智能选线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铁路选线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创造性决定了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本书试图就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进行系选线理论与方法体系。主要统介绍,阐述了基于三维GIS、协同人机智能、统一规划选线知识、联合数值处理与知识工程方法的铁路智能涵盖:铁路智能选线的本体建模方法及铁路选线设计的领域本体,铁路智能选线的人机协同知识表示、获取与利用方法,铁路智能选线中地理信息相关信息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