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多维互动视野下的党史”,内容主要涉及美国视野下的战时国共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央地关系政策、中国共产党城市社会整合思想与实践等;第二部分为“思想史视野下的党史”,内容主要涉及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的理论探索、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观等;第三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党史”,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历程研究等。

作者简介

作者杨凤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学科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等著作十余部。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中共党史专业设立60周年之际——代序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多维互动视野下的党史

美国视野下的战时国共关系

一、美国驻华使领馆、国务院对战时国共关系的基本判断

二、美国对国民党的认知、定位及取舍

三、美国对中共的认识转变及联共援共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央地关系政策及其对地方政治的影响——以海南为个案(1946—1952年)

一、中央政策的转变:从鼓励地方自主到强调集中统一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与粤琼两级机关的关系

三、小结

“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同步”:中国共产党城市社会整合思想与实践(1949—1957年)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社会改造目标与城市社会秩序的稳定(1949—1952年)

三、工业化战略与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形塑(1953—1957年)

四、“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同步”:中共城市社会整合思想之旨归

新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建构与破解

哈佛大学学者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特点的研究——以费正清、麦克法夸尔、小约瑟夫·奈等学者为例

一、费正清等认为只有“中国模式”适合中国情况

二、费正清认为美国政治和现代化模式不适合中国

三、麦克法夸尔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超越了苏联模式

四、麦克法夸尔、戈德曼等认为邓小平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

五、麦克法夸尔等认为高层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强大是中国模式的巨大政治优势

六、麦克法夸尔、小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部分 思想史视野下的党史

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的理论探索以及历史选择——一种基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和阐释

一、“历史的积淀” ——中共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以前对于“国家统一”之目标和模式的理论探索

二、以“民主集中制”的“中央集权”逐步取代“分权制”和“均权制”的“地方自治”

三、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共和国全面取代实行“民族自决”的“联邦制”共和国

四、“历史的总结” ——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对于“单一制”之“人民共和国”历史选择的“瞻前顾后”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观

一、理论缘起:列宁的党性观

二、中共党性观的萌发(1921年7月至1938年9月)

三、中共党性观的初步确立(1938年10月至1941年7月)

四、中共党性观的多维延展(1941年8月至1949年10月)

改革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社会关系”的认识——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历史考察(1975—1982年)

一、引论

二、开始探索(1975—1976年)

三、寻求突破(1976—1977年)

四、逐步明确(1978—1982年)

五、余论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党史

中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机制、特点与启示(1921—1949年)

一、提升自身理论的时代诉求

二、建构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

三、体现科学合理的学习特点

四、提供宝贵有益的智慧启迪

1949—1956年:马列主义进大学——苏联专家与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建立

一、苏联政治理论教育经验的引入与马列主义专家的派遣

二、“工作母机制造机器”:苏联政治理论课程的全面移植

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苏联政治理论教学的调适

四、结语

论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

二、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方法

三、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历程研究

一、历程与波峰

二、结构与主要内容

三、问题与启示

四、余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系统阐述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新认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四、科学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总结宗教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臻于成熟

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凤城。

得书感谢您对《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道研究(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儒道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荀子研究(第1辑) 电子书
《荀子研究》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本书是第一辑,包括“文本考证与释读”“荀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荀子思想比较研究”“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荀学研究”“荀子与兰陵文化专题”“海外荀子研究”几个专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