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构建了一副中国社会学起源发展的全景图。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论证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为此,作者们从浩瀚史海中,精选了4个基础性概念和30个基本概念,构成了群学概念体系,以此作为证明群学存在性的根据,以及其历史绵延性的载体。立足于群学概念体系,才能遵照学术积累规律,使中国社会学具备实现中西会通的必要条件,才能明确中国社会学的基因和特色,才能形成和彰显中国社会学的独特优势,从而论证了荀子群学及其概念体系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景天魁,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和1987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1-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92年评为研究员,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5-2006年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1996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2005年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01-2005年任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主要学术专长是社会认识论,现从事社会认识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和社会学哲学研究。出版著作有《福利社会学》《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学原著导读》等;发表论文有《从劳动理解社会——阿兰·图海纳的贡献》《中国社会学源流辨》《底线公平和非缴费性养老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本书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前言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中国社会学的源流问题

一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二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轴

三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四 文化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研究

五 追本溯源:群学概念体系的意义

六 史海拾贝:群学概念体系的价值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一 群:概念界定与群学奠基

二 伦:社会关系及其维系

三 仁:社会建构的基础理念

四 中庸:天下之正道

第二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合群与能群

第三章 修身

一 身:心体合一

二 己:主客辩证统一的自我观

三 性: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

四 气:贯通形神、群己、天人的概念

五 心态:社会心理的形塑和践行

六 社与会:概念及其演变

七 天:社会的秩序与法则

八 自然:修身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 齐家

一 家:社会的基础构成

二 宗族:传统社会治理的重心

三 孝:社会整合的基点

四 礼:社会的典章制度

五 义:社会的基本规范

六 信:社会交往的原则

七 利:社会行动的动力

第三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善群与乐群

第五章 治国

一 国与民: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

二 国土:国家的空间建构与治理

三 士:国家治理中的精英阶层

四 王道与霸道:国家的治理方式

五 贤与能:治国人才的选拔标准

六 科举:治国人才的选拔制度

七 公与私:国家与个人的边界区隔

八 秩序:国家治理的目标

九 位育: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

第六章 平天下

一 天下:中国人的世界概念

二 势:循天下之法

三 变:生生不已之理

四 和合:社会协调之道

五 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机制

六 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景天魁。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优秀硕士论文集(第1卷) 电子书
本书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汇编,涵盖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三个专业。社会学专业硕士论文讨论的是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空间分化及女性对待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专业硕士论文讨论的是生育政策调整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营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研究的是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中年家庭妇女消极自我意识的叙事治疗等。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进化社会科学导论(第2辑) 电子书
中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社会科学的著作。
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现代社会学文库(第2辑)) 电子书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本书以金融社会学为主题,探讨了经济学的几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