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云南大学主办刊物,本册是第1期。
内容简介
本集刊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云南大学社会学的学术影响力。
在栏目设置上,本刊常设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人口与发展、人类学与区域研究、民俗与社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魁阁新秀等板块,另临时灵活安排其他的栏目,如书评、影评、人物掌故等。
其中既有对理论方法与田野实践的介绍,也有理论争鸣,抑或名家访谈;既有区域性研究,也有对具体社会、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可以为我们较为全面地呈现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诸多面相,进而启迪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赵春盛,大理鹤庆人,白族,博士,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研究领域:社会学、民族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等。主持《我国藏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可及性问题及其公共治理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研究》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政策生成及其反思》等论文。讲授公共事务管理、公共管理经典理论、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等课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把种子埋入土里(发刊词)
魁阁学术
中国乡村研究的魁阁时期及其社区研究法的反思
一 魁阁之前:中外人士关于云南与云南族群的书写
二 魁阁进行时: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云南时期
三 魁阁之后:社区研究法之于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魁阁精神”与我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
一 初识魁阁
二 魁阁精神
三 魁阁精神对发展我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 结语:从魁阁走向大社会
参考文献
学术对谈
博闻强学 启智创新
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
一 概述
二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三 案例与实践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社会性美学是否可能?
一 “参与式艺术”的美学特征
二 “龙眼”艺术驻地计划
三 参与式艺术的现在与未来
参考文献
马文·哈里斯的文化唯物主义基础结构决定论述评
引言
一 基础结构决定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 基础结构决定论与人类文化的起源
三 基础结构决定论与人类社会文化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返乡劳动力流出地社会再融入研究
引言
一 文献评述
二 研究设计
三 研究发现
四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民俗与社会
云南鹤庆班榜村竖房上梁及安放瓦猫仪式的田野调查
一 田野点与调查对象
二 竖房上梁仪式
三 安放瓦猫仪式
四 问题及分析
参考文献
衍变与传承:瑶族盘王节中的仪式神像画
一 仪式神像画
二 仪式神像画的使用
三 盘王节中的仪式神像画和盘王画像
四 仪式神像画的绘制与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一 丽江壁画摹本及内容
二 丽江壁画摹本的风格特征
三 丽江壁画摹本的艺术特征
四 丽江壁画摹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影视人类学
观察电影制作:独特的实践
“不浪费的人类学”影像实践
参考文献
基于个人观察的影像发现
参考文献
游方僧的山谷纪事
参考文献
直播风潮对底层网络用户的异化
参考文献
魁阁新秀
理解抗拒:工读学校学生的亚文化想象
引言
一 工读学生的抗拒行动
二 作为一种范式:对反学校文化的解读
三 结论:对工读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反思
参考文献
从个体情感体验到社会结构
一 边沁思想对情感社会学理论构建的意义
二 基于苦乐展开的对个体情感体验与社会结构的分析
三 个体与社会结构鸿沟的弥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剧评/书评·剧评
百家会泽,弦歌不辍
一 百家会泽:探索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
二 江湖夜雨十年灯:乱世学者的人生悲歌
三 向死而生:烽火时代的乐观精神
参考文献
用表演去书写魁阁的时代
剧评/书评·书评
植物猎人、传教士博物学与人类学的“华西学派”
黔东南地区的侗族稻米与生活
作为与“他性”关联的宗教和族群复兴
一 白族族属及其建构
二 大理的宗教复兴
三 “他性”的解释力及问题的延伸
参考文献
叙事疗愈中的人、故事与知识
一 癌病伤痛叙事治疗的实践思路
二 癌病伤痛叙事治疗的实践过程
三 癌病伤痛叙事治疗的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学人自述
我和社会学
一 从邂逅社会学到爱上社会学
二 从学习理论到创建社会单位理论
三 重回校园读博士开启规范的实证研究
结语
会议综述
影像纪录、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承
一 主旨发言
二 影视人类学:田野的科学与纪录片的艺术
三 影像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影像实践
四 影像民族志反思与转向
五 中国影像民族志的理论建构与当代实践
六 影像纪录与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
七 西南民族影像志反思
八 人类学影片放映及学术讲座
《魁阁》集刊征稿启事
魁阁(总第1期)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春盛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魁阁(总第1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