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

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国际社会倡导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理念中的关键内容。

内容简介

从《达喀尔行动纲领》到《教育2030行动纲领》,国际社会连续推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推动全球各国发展公平的、优质的、终生的全民教育。本书在详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全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策略、进展、问题和经验。

作者简介

作者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青年研究》副主编。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曾经是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和青年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中国城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理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书系”编委会

总序

摘要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历程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国际社会行动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从《达喀尔行动纲领》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进展

第一节 识字率与扫盲:目标未能达成,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节 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进展迅速但还需努力

第三节 小学教育:入学率明显提高但仍有儿童因贫困、性别、地区和种族原因失学

第四节 中等教育:教育机会增长明显但地区差异十分突出

第三章 中国教育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教育经费:持续增长但需更有效、合理、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

第二节 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

第三节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但均衡发展还需进一步推进

第四节 高中阶段教育:正在走向普及,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第五节 高等教育:入学率继续快速上升,但公众对高等教育公平化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章 教育发展的地区与城乡差距

第一节 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

第二节 人口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

第三节 生均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第四节 师资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第五节 城乡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差异

第五章 教育公平与机会不平等

第一节 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第二节 贫富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第三节 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与机会保障

第四节 国家资助政策与教育扶贫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行动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目标

第三节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节 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统筹举措

第五节 推广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结语: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春玲。

得书感谢您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社会组织的资金获取与行动策略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艾滋NGO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00多家艾滋NGO的定量数据和100多个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了资金资源、政治机会和组织生态环境是如何影响NGO发展的,并深入探究了影响NGO的资金获取能力和收入结构以及政策倡导行动的有效性因素。本书的研究发现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特点及其运行机制,特别是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组织和资金的关系,以及社会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有重要的启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基层治理 电子书
本书的文章理论和调研并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助力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典型应用场景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讲述了数字乡村的概念,以数字乡村的政策背景,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数字乡村的建设重点,从信息基础设施、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以及信息惠民服务、乡村网络文化发展,智慧绿色乡村建设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本书立足于数字乡村知识的普及,为广大读者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字乡村知识体系,并结合丰富的实例,展现了当前中国大地数字乡村建设的美丽画卷和未来方向。本书可以作为数字乡村相
新下层:日本的社会阶层与贫困遗传 电子书
看见在时代浪潮中漂泊又困顿的他们,揭开日本社会新下层的面纱。
老年人社会隔离与健康老龄化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老年人社会隔离治理策略,为深刻认识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防止老年社会隔离,以及从社会关系视角促进老年健康提供了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