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朱孝远文集)

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朱孝远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用一个东方学者观察西方的视角,客观理性地解读欧洲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16世纪初期德国特殊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从中总结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背景和政治经济因素;然后描述了宗教改革家为进行改革而采用的策略、改革的过程,并对路德新教教义进行分析,涉及对宗教改革运动思想体系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作用的分析;本书还研究了普通人的大革命,包括发生在城市中的基督教社区宗教改革和发生在农村的德国农民战争——着重分析了普通人革命与德国宗教改革的关系。同时,本书涉及宗教改革时期社会的变迁,包括婚姻的世俗化、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和新的教育制度的兴起。

作者简介

作者朱孝远,1954年生,浙江海宁人。曾在上海、北京、美国、德国等地学习历史学。1990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荣誉教授,清华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纪中世纪史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世界文化史讲座教授。

主要出版的书籍有:《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史学的意蕴》、《近代欧洲的兴起》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各种解释、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推进

第一章 16世纪初期的德国社会

一 政治结构

二 城乡自治社区制度

三 社会变化和怨情陈述

四 宗教改革

第二章 宗教改革的过程

一 德国爆发宗教改革的政治经济原因

二 路德其人

三 宗教改革的过程

四 关于信仰和善功的争论

五 为改变命运而宗教改革

第三章 世俗秩序的重建

一 人的王国和神的王国

二 诸侯领地政府的兴起

三 世俗社会的去神圣化

四 路德是否拥戴极权政治的问题

第四章 人民的宗教改革

一 南部德国的社区危机

二 普通人的理想:基督教社区

三 基督教社区理想在南部德国的命运

第五章 德国农民战争

一 南部德国:农民革命的故乡

二 以士瓦本为中心的起义及其结局

三 法兰克尼亚地区的起义及其结局

四 萨克森和图林根的起义及其结局

五 德国农民战争的规模和军队编制

第六章 百姓共和国的理想

一 自治公社社区联盟

二 海尔高特的基督教公有社会

三 盖斯迈尔的《蒂罗尔宪章》

第七章 婚姻的世俗化与妇女地位

一 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二 新教婚姻制度的改革

三 新教婚姻改革的成效

第八章 宗教改革的传布与宗教宽容

一 茨温格利的宗教改革

二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三 宗教宽容政策

第九章 宗教改革对德国近代化的贡献

一 宗教改革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初现

二 乡土自治对农村经济的维护

三 宗教改革与德国的近代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朱孝远文集)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孝远。

得书感谢您对《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朱孝远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小蔓学术年谱 电子书
《朱小蔓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共十卷。选编兼顾朱小蔓教授学术贡献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整理她的所有论文,并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形成论文集;分卷题遴选她的代表性著与主编的学术;将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对话著整理编排为教育对话集;系统整理她的学术活动,编排学术年谱。进而以论文集、教育对话集、学术年谱等构成《文集》各卷。该卷以编年体记录朱小蔓20世纪80年代后的学术工作,采用图文并叙的方式全景展现她在学术研究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往事皆烟:朱尊权传 电子书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往事皆烟:朱尊权传》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成果,通过采集小组对沈善炯院士及其家人、同事、朋友的访谈及史料的采集,从家庭影响、教育经历、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术思想等角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学科背景,采用“内史外史”结合的方法,勾勒其精彩的学术人生。
从红壤到黄土:朱显谟传 电子书
本传记通过撰写中国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几十年来在土壤发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系统回顾总结了朱显谟的学术成长经历,重点采集朱显谟的学术成长经历,包括其求学历程、教育环境、科学创新、研究方法、治学特点、学术传承等,深入挖掘对其学术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和事件,总结其科学思维。朱显谟的科研历程和科研成就,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是在中国科学与社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 电子书
读懂魏玛德国的历史,就能读懂纳粹是为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