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剖析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政治化,探讨文学政治学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学建构。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18个章节,前有“引论”,后有“结语”,中间分为三大部分。“引论”部分概述了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政治化的成因、路径、特征和局限。第一部分“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从“文化权力”“主体位置”“心理分析”“文学叙事”“文学接受”等方面梳理出当代西方文论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新学说。第二部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前沿”,对“新左派”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化文论做出专题研究。第三部分“当代西方文学政治学批判”,依据文学政治学的基本学理,指出当代西方文学政治学在“文学观念”“文学阐释”“文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主张重建“文学性”“文学情感”“审美阅读”“诗的正义”等概念、范畴。“结语”部分以当代西方文学政治学为参照,对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学”的学术话语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本书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具有极高的学术创新水平,处于国内外文学政治学研究的前沿地带,对于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文学基础理论的学术拓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论 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

一 新社会运动、文化理论和文化政治的兴起

二 文论政治化的学理解析

三 文论政治化的路径与策略

四 文论政治化的局限性

五 本书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框架

第一部分 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

第一章 “权力论”视域下的文学与政治

一 “权力”:后现代文论思潮的核心概念

二 福柯的“权力系谱学”与后现代文论的政治转向

三 “权力论”影响下的文学与政治

四 走向文学的权力分析

第二章 “主体位置”与身份/认同政治

一 从“主体”到“主体位置”

二 福柯论“主体位置”

三 揭露“主体位置”的建构机制

四 “去除认同”:一项未竟的事业

第三章 走向叙事政治学: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政治转向

一 叙事理论政治转向的原因

二 政治化叙事的三大流派

三 叙事形式与文化政治

四 叙事政治学的未来

第四章 从心理分析走向政治批评:后精神分析文论的政治转向

一 精神分析文论政治转向的原因

二 从拉康再出发

三 政治化精神分析文论的三种形态

第五章 走向文学阅读政治学:文学接受理论的政治转向

一 政治语境和阅读构形

二 读者身份与差异阅读

三 意义累积和文本政治

四 文学阅读政治学评价

第二部分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化文论

第六章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逻辑

一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

二 文化建构社会现实

三 文化建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

四 文化建构“主体位置”或身份/认同

五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评价

第七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建构主义”

二 作为“机构/制度”(institutions)的审美意识形态

三 审美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四 “日常生活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建构之必要

第八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政治学

一 哲学的政治:从反映论到话语—权力建构论

二 命名的政治:从文学本质论到文学体制论

三 文本的政治: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

四 阅读的政治:“阅读构形”理论

五 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政治学评价

第九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一 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模式的变革

二 两个核心观念的转变

三 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的创新

四 走向复杂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第十章 “实在界”: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视角

一 为什么要以“实在界”为视角?

二 穿越幻象—认同症候

三 从欲望图看“实在界”视角的超越性

四 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第三部分 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批判

第十一章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构建与转型

一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构建

二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特征

三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转型

第十二章 文学情感肌质的存在论根基:反本质主义文学观批判

一 陷入“语言牢笼”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

二 文学情感肌质的生存体验性

三 文学情感肌质的生命交往性

四 文学情感肌质的精神超越性

第十三章 走出“强制阐释”:理论之后的审美阅读策略

一 “强制阐释”:理论时期的阅读模式

二 重建文学观念:文学是审美的人学

三 始于“审美判断”:审美阅读策略之一

四 关注“文学的质量”:审美阅读策略之二

五 重提“审美溶解”:审美阅读策略之三

第十四章 反对“强制阐释”与中国审美阅读学的兴起

一 反对“强制阐释”与倡导“本体阐释”

二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理论谱系

三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理论创新

四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发展愿景

第十五章 “纯粹文学性”与“依存文学性”:“文学性”新论

一 从解构“文学性”到重构“文学性”

二 “纯粹美”与“依存美”

三 “纯粹文学性”与“依存文学性”

四 两种文学性的辩证关系和结合方式

五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性”理论

第十六章 “诗的正义”:一个亟须重建的文学研究视角

一 “诗的正义”概念的两大缺陷

二 “诗的正义”:从“惩恶扬善”到“以美显善”

三 重释“诗的正义”的内涵与特性

四 “诗的正义”:文学研究的超越性视角

结语 当代中西文学政治学的理论异质辨析

一 历史生成:“政治化”与“再政治化”

二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

三 政治内涵:“宏观政治”与“微观政治”

四 文学观念:“审美化”与“去审美化”

五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范永康。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林纾古文论综论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包括:林纾古文论的学术渊源、林纾古文文体论、林纾古文艺术论、林纾古文批评论、林纾古文论的拓展研究等。
中文论坛(第5辑) 电子书
湖北大学文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5辑。
中文论坛.第四辑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中国诗学研究、湖北当代文学研究、五四研究、文学图像学研究、海外汉学研究、语言研究、学术活动综述等栏目。
中文论坛(第一辑)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当代文学研究、中外文论与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
西方文化与东亚现代文学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学等文化、文学理论,依据西方文化与东亚现代文学关系的翔实史料,在世界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视域下,论述西方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阐述西方文化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西方文化影响下东亚各国对西方文化认同心理的形成以及东亚各国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分析西方文化、文学对东亚各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