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逢

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30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学理论研究的总结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从意识形态理论角度探讨现代美学基本问题;二是在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国内较早提出“审美人类学”的范畴;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学与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王杰,男,1957年10月,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美学意识形态》(译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审美幻象的研究阐释

审美需要的历史内涵及其转化

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

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

图像的二重性及其魔力

影像与基源性幻象

两种古典审美变形机制的比较研究

余韵:一种优美化的崇高

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

第二辑 地方性经验的人类学研究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

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

本杰明艺术人类学思想评析

第三辑 寻找母亲的仪式

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论“中国梦”的美学维度及文学批评家的任务

美学与跨学科研究:论新人文学科与当代美学研究——为纪念林焕平教授100周年而作

中国悲剧观念:理论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野性的思维》中的乌托邦观念

寻找母亲的仪式——从《围龙》看当代中国小说的美学风格

第四辑 斜塔上的瞭望

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及其基本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

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与文艺美学的发展

论审美意识形态与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

文学自律性:斜塔上的瞭望

第三种抵抗——《讲话》的美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模式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再度成为公共话语吗?

第五辑 寻找乌托邦:思想者之间的对话

“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

“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特里·伊格尔顿访谈

美学·社会·政治——托尼·本尼特访谈

“我的文化社会学视角”——约翰·B.汤普森访谈

从伊格尔顿研究到新自由主义批判——大卫·奥尔德森访谈

当代马克思主义问题——迈克·桑德斯博士对话

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逢是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杰。

得书感谢您对《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态伦理的现实反思与终极关切:乌托邦视角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构研究 电子书
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而作为新的道德启蒙,生态伦理建构以生态意识为先导,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推动和促进文明的内在转型。然而,这种基于生态考量的伦理思想,却遭遇到现代伦理话语的理论指责和实践难题,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如何选择的“两难处境”。走出“两难处境”,探寻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除了从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探寻思想资源,还应该直面现代社会,以乌
美学纲要·美学精要 电子书
《美学纲要》是1913年克罗齐受美国赖斯学院院长之邀,为该校落成典礼撰写的讲演稿,是对《美学的理论》中探讨的美学问题的扩展和深化,它充分论述抒情直觉及艺术创造的理论、批评及文学艺术史的方法论。《美学精要》是克罗齐于1928年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版撰写的“美学”条目,是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简明、全面的概述,内容涉及艺术作为独立的精神形式,美学作为哲学学科,艺术与语言、艺术与修辞学、艺术与哲学、诗人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