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總集叙録(增訂本)

宋人總集叙録(增訂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针对现存的以及散佚的宋人编刻之宋人总集。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现存的以及散佚的宋人编刻之宋人总集,在对大量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著录并考述现存宋人总集的版本及源流,评述重要传本的优劣得失,且将主要传本的序跋附于其后。附录《散佚宋人总集考》和《宋人总集馆藏目录》,为考察部分亡佚总集提供了文献线索,也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方便。此外,本书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便于检索。

本书初版于2004年,作者经过十余年积累,不断吸收近年新见成果,对初版本加以增补修订,收书品种有所增加,内容考订更趋精密,体例设置更为完善,以利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凡例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一

二李唱和集一卷

九僧詩集一卷

西崑酬唱集二卷

名賢集選二百卷

古今歲時雜詠四十六卷

錢唐西湖昭慶寺結浄社集一卷

聖宋文選全集三十二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二

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續集五卷

同文館唱和詩十卷

古今絶句三卷

梅苑十卷

嚴陵集九卷

宋大詔令集二百四十卷

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

江西宗派詩集一百三十七卷

江西續派詩集十三卷

重廣眉山三蘇先生文集八十卷

三蘇先生文粹七十卷

標題三蘇文六十二卷

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一百卷

新雕聖宋文海一百二十卷

重廣草木魚蟲雜詠詩集十八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三

南嶽倡酬集一卷

皇朝文鑑一百五十卷

古文關鍵二卷

增注東萊吕成公古文關鍵二十卷

東萊標注三蘇文集五十九卷

東萊集注類編觀瀾文集七十卷

麗澤集詩三十五卷

經進三蘇文集事略一百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四

聲畫集八卷

百家詞

天台集三卷天台集别編一卷天台續集三卷天台續集别編六卷

蘇門六君子文粹七十卷

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

坡門酬唱集二十三卷

聖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五十卷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上集二十七卷中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

成都文類五十卷

赤城集十八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五

回文類聚三卷

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三百卷

草堂詩餘二卷

崑山雜詠三卷

迂齋標注諸家文集五卷

迂齋先生標注崇古文訣二十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六

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四十一卷

新刻諸儒批點古文集成前集七十八卷

文章正宗二十四卷續文章正宗二十卷

琴趣外篇四卷

妙絶古今文選四卷

文髓九卷

江湖風月集二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七

陽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

四靈詩四卷

江湖集 江湖前集 江湖後集 江湖續集 中興江湖集

中興群公吟稿戊集七卷

增廣聖宋高僧詩選一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

十家宫詞十二卷

典雅詞

十先生奥論十五卷後集十五卷續集十五卷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卷後集□□卷

詩家鼎臠二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八

兩宋名賢小集三百八十卷

中興禪林風月集二卷

柴氏四隱集三卷

論學繩尺十卷

精選皇宋策學繩尺十卷

新刊精選諸儒奥論策學統宗二十五卷

文房四友除授集一卷

花庵絶妙詞選二十卷

選編省監新奇萬寶詩山三十八卷

名公書判清明集十四卷

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七卷

吴都文粹九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九

三家四六三卷四家四六四卷

絶妙好詞七卷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二十卷後集二十卷

新編諸儒批點古今文章正印十八卷後集十八卷續集二十卷别集二十卷

詩苑衆芳一卷

一帆风一卷

詩準四卷詩翼四卷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一〇

月泉吟社一卷

濂洛風雅七卷

無象照公夢遊天台偈二卷

天地間集一卷

洞霄詩集十四卷

精選古今名賢叢話詩林廣記十卷後集十卷

精選唐宋千家聯珠詩格二十卷

諸儒箋解古文真寶十卷後集十卷

谷音二卷

樂府補題一卷

忠義集七卷

文章善戲一卷

五老集二卷

宋詩拾遺二十三卷

附録一 散佚宋人總集考

翰林酬唱集一卷 王溥 編

李昉唱和詩一卷 李昉 編

君臣賡載集三十卷 杜鎬 編

養閑亭詩一卷 郭希朴 編

禁林宴會集一卷 蘇易簡 編

賜陳摶詩八卷 佚名 編

送張無夢歸山詩一卷 佚名 編

華林義門書堂詩集一卷 胡仲容 編

宸章集二十五卷 陳彭年 編

名臣贊种隱君書啟一卷 佚名 編

大中祥符祀汾陰祥瑞贊五卷 丁謂 編

大中祥符封禪祥瑞贊五卷 佚名 編

續西湖蓮社集一卷 佚名 編

四釋聯唱詩集一卷 佚名 編

廬山遊覽集二十卷 姜嶼 編

明良集五百卷 李虚己 編

内外雜編十卷 佚名 編

建隆景德雜麻制十五卷 佚名 編

虢郡文齋集五卷 楊偉 編

江湖堂詩集一卷 元積中 編

天聖賦苑十八卷 李祺 編

應制賞花集十卷 佚名 編

静照堂詩一卷 陸經 編

御製國子監兩廟贊一卷 佚名 編

送王周歸江陵詩二卷 王周之子 編

典麗賦集六十四卷 楊翱 編

内制集六卷 佚名 編

岳陽樓詩二卷 滕宗諒 編

笑臺詩一卷 佚名 編

元日唱和詩一卷 曾公亮 編

唐宋類詩二十卷 羅某、唐某 編

宋文粹十五卷 佚名 編

聖宋文粹三十卷 佚名 編

蘇明允哀挽二卷 佚名 編

潼川唱和集一卷 佚名 編

梅江三孫集三十一卷 佚名 編

禮部唱和詩集三卷 歐陽脩 編

送僧符遊南昌集一卷 佚名 編

閲古堂詩一卷 韓琦 編

送元絳詩集一卷 佚名 編

南犍唱和詩集三卷 佚名 編

九老詩一卷 佚名 編

石聲編一卷 趙師陟 編

六君子文集□卷 佚名 編

送文同詩一卷 佚名 編

荆溪唱和一卷 姚闢 編

康簡公崇終集一卷 佚名 編

四家詩選十卷 王安石 編

建康酬唱詩一卷 佚名 編

送朱壽昌詩三卷 佚名 編

曾公亮勳德集三卷 蒲宗孟 編

寶刻叢章三十卷 宋敏求 編

寶刻叢章拾遺三十卷 佚名 編

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 王得臣 編

高僧詩一卷 楊傑 編

考德集三卷 强至 編

追榮集一卷 韓忠彦 編

成都古今詩集六卷 章楶 編

李定西行唱和詩三卷 佚名 編

仕途必用集二十一卷 陳材夫 編

抄齋唱和集一卷 孫頎 編

吴興詩一卷 孫覺 編

荔枝唱和詩一卷 孫覺 編

集賢院詩二卷 雍子方、沈括 編

古今名賢詩二卷 鄭雍 編

三蘇翰墨一卷 佚名 編

汝陰唱和集一卷 趙德麟 編

總戎集十卷 顧臨、梁燾 編

滁陽慶曆集十卷 徐徽 編

賜王韶手詔一卷 佚名 編

褒題集三十卷 孫洙 編

襄陽題詠二卷 魏泰 編

清才集十卷 劉禹卿 編

高麗詩三卷 佚名 編

晁新詞一卷 佚名 編

元祐館職詔策詞記一卷 畢仲游 編

揚州詩集三卷 馬希孟 編

麻姑山集三卷 上官彝 編

元祐榮觀集五卷 汪浹 編

干越題詠三卷 佚名 編

建中治本書一卷 任諒 編

宣城集三卷 劉珵 編

政和文選二十卷 佚名 編

止戈堂詩一卷 佚名 編

世綵集三卷 廖剛 編

艮岳集一卷 佚名 編

長樂集十四卷 俞向 編

太平盛典二十三卷 佚名 編

神哲徽三朝制誥三卷 佚名 編

漢南酬唱集一卷 許份 編

南海集三十卷 林安宅 編

小有天後集一卷 鄧植 編

五制集一卷 朱翌 編

松江集一卷 石處道 編

劍津集十卷 胡舜舉 編

椿桂堂詩一卷 莫琮 編

岳陽唱和三卷 廖伯憲 編

樵川集十卷 廖遲 編

中興六臣進策十二卷 佚名 編

聖紹堯章集十卷 李文友 編

桂林集十二卷 張脩 編

和陶集十卷 佚名 編、傅共注

輶軒唱和集三卷 洪皓 編

單題詩十二卷 戴覺、李丁 編

膾炙集一卷 嚴焕 編

戛玉前集四十九卷後集五十卷 楊存亮 編

羅浮寓公集三卷 佚名 編

滁陽慶曆後集十卷 吴鈺、張康朝、王言恭 編

綸言集一百卷 佚名 編

四學士文集五卷 佚名 編

游山唱和一卷 陳天麟 編

謝家詩集一卷 李燾 編

荆門惠泉詩集二卷 洪适 編

盤洲編二卷 佚名 編

瓊野録一卷 佚名 編

謫仙集十卷 勾龍震 編

豫章類集十卷 鮑喬 編

中興以來玉堂制草三十四卷 洪遵 編

復雅歌詞五十卷 鮦陽居士 編

清暉閣詩一卷 史正志 編

郢州白雪樓詩一卷 佚名 編

南州集十卷後集八卷 林桷 編

桂林文集二十卷 江文叔 編

溪堂師友尺牘六卷 佚名 編

皇宋百家詩選五十七卷 曾慥 編

續百家詩選二十卷 鄭景龍 編

楚東唱酬集一卷 王十朋 編

續中興玉堂制草三十卷 周必大 編

南紀集五卷 于霆、施士衡 編

續横浦集十二卷 方崧卿 編

後典麗賦四十卷 唐仲友 編

岳陽别集二卷 翁忱 編

東萊集詩二卷 吕祖謙 編

麗澤集文二十卷 吕祖謙 編

國朝名臣奏議十卷 吕祖謙 編

擢犀策一百九十六卷擢象策一百六十八卷 佚名 編

西江酬唱一卷 陳讜 編

廬陵集一卷 趙師擇 編

永嘉集三卷 黄仁榮 編

京口詩集十卷續二卷 熊克 編

館學喜雪唱和詩二卷 熊克 編

郴江前集十卷後集五卷郴江續集九卷 丁逢 編

清漳集三十卷 趙不敵 編

載德集四卷 葛郛 編

指南賦箋五十五卷指南賦經八卷 佚名 編

選青賦箋十卷十卷 佚名 編

指南論十六卷 佚名 編

桂林續集十二卷 劉褒 編

南紀後集三卷 鞏豐 編

桃花源集二卷 姚孳、趙彦琇 編

清湘泮水酬和一卷 莫若冲 編

會稽紀詠六卷 洪璞 編

中興諸臣奏議四百五十卷 李壁 編

臨江集三十四卷 楊恕 編

蕭秋詩集一卷 趙汝談 編

括蒼集三卷後集五卷别集四卷續一卷 詹淵、陳百朋、柳大雅、吴飛英 編

吴興分類詩集三十卷 倪祖義 編

三老奏議七卷 程九萬 編

盛山唱和集一卷 佚名 編

又乙集一卷 黄學行 編

夷陵集六卷 黄環 編

艇齋師友尺牘二卷 曾濰 編

宏辭總類四十一卷後集三十五卷第三集十卷第四集九卷 陸時雍等 編

吕氏家塾增注三蘇文選二十七卷 吕祖謙 編、蔡文子 注

釣臺新集六卷續集十卷 王敷 編

章貢集十卷 黄師參 編

宗藩文類六十卷 趙鑰夫 編

三洪制藳六十二卷 洪偲 編

四家胡笳一卷 佚名 編

壯觀類編一卷 佚名 編

古文正宗前集二十二卷後集十二卷 佚名 編

諸儒性理文錦八卷 常挺 編

宋賢體要集十三卷 佚名 編

玄真子漁歌碑傳集録一卷 佚名 編

三家宫詞三卷 佚名 編

五家宫詞五卷 佚名 編

大全賦會五十卷 佚名 編

啟札錦繡一卷 趙清曠 編

發蒙宏綱三卷 羅黄裳 編

群公四六續集十卷 佚名 編

聖宋名臣獻壽文集十二卷 佚名 編

詩林萬選十八卷 何新之 編

古今詩統六卷 劉辰翁 編

附録二 宋人總集館藏目録

九僧詩集

西崑酬唱集

名賢集選

新刊古今歲時雜詠

會稽掇英總集續集

聖宋文選全集

古今絶句

群賢梅苑

嚴陵集

宋朝大詔令集

樂府雅詞

重廣眉山三蘇先生文集

三蘇先生文粹

標題三蘇文

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百卷本)

重廣分門三蘇先生文粹(七十卷本)

新雕聖宋文海

南嶽酬唱集

重廣草木魚蟲雜詠詩集

皇朝文鑑

經進三蘇文集事略

東萊先生古文關鍵

東萊標注三蘇文集

麗澤集詩

東萊集注類編觀瀾文集

聲畫集

天台集

蘇門六君子文粹

國朝諸臣奏議

新刊名臣碑傳琬琰之集

坡門酬唱集

成都文類

崑山雜詠

草堂詩餘

聖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

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

迂齋標注諸家文集

迂齋先生標注崇古文訣

回文類聚

文章正宗 續文章正宗

新刻諸儒批點古文集成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

文髓

江湖風月集

妙絶古今文選

陽春白雪

赤城集

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

江湖集 江湖前集 江湖後集 江湖續集 中興江湖集

羣公吟稿戊集

十家宫詞

增廣聖宋高僧詩選

兩宋名賢小集

中興禪林風月集

詩家鼎臠

文房四友除授集

文章善戲

花庵絶妙詞選

論學繩尺

精選皇宋策學繩尺

新刊精選諸儒奥論策學統宗

名公書判清明集

選編省監新奇萬寶詩山

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

吴都文粹

絶妙好詞

詩苑衆芳

一帆風

四家四六

三家四六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

詩準詩翼

月泉吟社

新編諸儒批點古今文章正印

瀛奎律髓

濂洛風雅

無象照公夢遊天台偈

精選古今名賢叢話詩林廣記

精選唐宋千家聯珠詩格

谷音

諸儒箋解古文真寶

樂府補題

忠義集

五老集

宋詩拾遺

後記

《宋人總集叙録》四角號碼索引

例言

宋人總集叙録(增訂本)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祝尚书。

得书感谢您对《宋人總集叙録(增訂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间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历史叙事篇、现代文学篇和当代文学篇三部分,收录了《马尔克斯:狂欢与孤独》《“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网络文学:推陈以出新》等文章。
序言集 电子书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0余篇。著作内容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
候鸟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退休后创作的诗集。作者如候鸟一般,南北来回穿梭,期间游历祖国河山,所写诗作多是触景生情而作。作者对海南怀有深厚感情,创作的诗作描绘了海南的风景、历史和风情。这些诗作朗朗上口,回味悠远,值得仔细品味,也对海南的旅游事业发展有所助益。
好风景集 电子书
《好风景集》选收作者近年创作的四百多首诗词,分为赏山水、披襟怀、眷花木、纵年华、惜因缘、悠天下六个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美景、名刹古寺的赞美,对家国天下的豪情,对花草树木的眷恋,对光阴流逝的感悟,对亲朋好友的痴情,以及对域外风物的歌吟,立意较高,情感充沛。
九乐集 电子书
《九乐集》是回良玉同志继《七情集》之后的又一本散文随感集。在这本散文随感里,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生动地描述和诠释了人生之九乐。在人人都行色匆匆的时代,我们需要驻足停留,找回快乐的心境。此《九乐集》共收录九篇文章,每篇九个章节。“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极”,九鼎是重,九霄乃高,以“九”谐“久”,久久为长,旨在祝愿中华民族昌盛久远,人民生活康乐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