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实践哲学: 改变世界、主客体互动,探索实践特征、社会构建与双重和谐人类学时代。

内容简介

马克思既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又提出实践可以既改变主体,又改变客体,创造人的生存价值世界,这就要求构建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本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人类实践的一般特征,它通过对象性活动而既改变对象世界,又改变人自身;进而讨论了人通过实践对人类世界的实际的改变和构建,如对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共同体及产权制度、公权制度的构建,对生存价值的创造等;最后总结了这种改变的根据、方法、方式、步伐和价值追求,即走向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人类学时代。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前言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哲学

一 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视野、认识论视野转向人类学视野

二 马克思的人类学视野、人类学立场所引起的哲学变革

三 人类学哲学:以实践开辟与改变世界的哲学

四 改变世界的前提:对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

五 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不合理世界

第一篇 马克思的人类学实践论:人和世界的双重改变论

第一章 马克思的实践论:人类学实践论

一 改革开放以来对“实践”的多重认识

二 马克思的实践论:人类学实践论

三 从人类的“实践”上升到实践的“人类”

第二章 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然界的人化过程

一 实践的生成要素与人—物交互作用的特征

二 实践的中介特征:“物按人的方式”与“人按物的方式”的相互作用

三 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然界的人化”

四 实践的双重改变、双重创造功能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人本特性及其对人的人类学塑造

一 实践是人的“知—做—学”一体化活动

二 实践:人的生存方式

三 实践活动的规定性及其对人的具体塑造

四 实践:人的本源论、社会历史的本源论

第四章 实践:在改变对象世界的过程中改变人类世界

一 实践的人类学开拓变革力量

二 实践活动的改造功能与其对人的人类学生存的开拓

三 实践活动对人类学世界的创生

四 实践:人类自实现、自改进、自解放的方式

第五章 实践改变世界与塑造人的基本原理

一 实践的生成性、存在性原理

二 实践的功能性原理

三 实践的心—物交合原理

四 实践的价值性原理

第六章 从人类学实践论哲学到实践的人类学哲学

一 实践的属人性与人的属实践性

二 从人类学实践论哲学到实践的人类学哲学

三 人类学哲学的实践规定性

四 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要求弘扬“实践的人类学哲学”

第二篇 人类世界的不合理及其实践改变的方式方法与方向

第一章 “改变世界”的现实根据: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异化、背反、扭曲

一 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利益背反

二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宇宙学分布:价值密集与价值稀缺的对立

三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三大异化:物质异化、权力异化、精神异化

四 普遍异化的改变和克服问题

第二章 “改变世界”理论方法:人类学的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

一 马克思从人类学价值高度上对不合理世界的揭露和批判

二 从人类学价值原则和世界历史高度看待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

三 从每个时代的“时代迫切问题”出发

四 当代世界迫切需要审思和批判的五大不合理问题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实践方式:通过改革实践改变不合理关系的统治

一 改变世界的基本方式:“革命的实践”

二 当代改革实践的人类学价值方向

三 通过改革实践改变不合理关系的统治

四 实践改变的重心:实现人的生存合理性要求

第四章 “改变世界”的历史步伐:让社会从非法统治关系中逐步解放

一 思想解放与政治解放:从封建专制统治中的解放

二 阶级解放与经济解放:从阶级统治产权统治与贫困化中的解放

三 社会解放与人性解放:从特权统治与迷误观念中的解放

四 人类解放与自然解放:人与自然的共同解放

第五章 “改变世界”的人类学价值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一 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根基: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

二 人类合理生存的社会根本:社会生态由对立走向和谐

三 “改变世界”的总体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四 双重和谐的现代实现:走向国家的和谐共生体与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第六章 “改变世界”的人类学方向:逐步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一 扬弃异化、走向人的自由解放的多重道路

二 人的合理生存逻辑的实现

三 “自由”的人类学意义

四 推进人的个体自由,逐步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三篇 人的实践构建及其所推动的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发展

第一章 人在自然界的生存实践与人的人类学生成

一 人从“自然史”通过劳动向“人类史”的生成

二 人的劳动(生存实践)对人的塑造

三 人的生存实践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存优化的推进

四 人的人类学特性

第二章 人的生存实践对人的社会关系与共同体的构建

一 人的生存实践(劳动)对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的构建

二 人类世界五大支配关系与生存共同体的形成

三 每代人都通过对社会关系的优化构建而改善共同体

第三章 人类实践对社会共同体的构建及其人类学发展

一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社会共同体的一般规定性

二 共同体的生存功能构成:生产阶层、商服阶层、知识阶层与统治阶层

三 共同体的一般发展方向:人类学价值方向

第四章 实践创造的产权制度、公权制度、精神规范及其人类学发展

一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共同体的基本结构

二 共同体的产权制度、公权制度与精神规范

三 共同体的内部矛盾与发展变革:三大权力的人类学发展

第五章 人类实践所推动的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发展

一 人的社会共同体的权力架构与个体的权利空间的发展

二 人的生存关系的人类学发展:从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走向自由联合

三 人类社会的人类学发展指向:科技化、人本化与权利空间的均衡化

第六章 人类实践所创造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层次结构与人类学发展

一 人的生存实践的创造与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形成

二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五层结构及其人类学发展

三 人类学哲学:研究生存价值世界的开辟、创造与分享的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琼豪。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 电子书
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电子书
本书多数论文围绕着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反思而展开。
哲学与文化世界——人民性的根本意义 电子书
本书立足中国文化境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探究文化世界的总体意义、本质意义、人民性意义及一些特殊的文化形态的意义,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基础研究,为文化理论、文化教育、文化研究和文化创作提供文化哲学基础、方法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