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批判

信息社会批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信息技术带来机遇与风险,持理性批判是必要的。

内容简介

信息与传媒新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匿藏着严峻风险,它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对其持理性的批判视角。本书用明晰晓畅的语言和翔实的例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批判方法,这种科学批判对新生事物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趋之若鹜,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变。

作者简介

作者让-保罗·拉弗朗斯,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传播系原教授,法国传播学核心期刊《赫尔墨斯》编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丛主编序言

丛书中文版总序

概述信息社会的批判性方法

信息社会的创世纪(提出)

信息社会的(各种)定义

知识社会

信息一词的模糊性

数字化是如何改变文化和传媒产业的?

硬币的另一面

危机的含义

结论

数字断层:互联网一代的悖论

传播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传播社会和以知识为中心的经济模式

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的核心:互联网一代的诞生

人为因素在今后的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性:信息断层(数字鸿沟)的危险性

不平等的信息获取渠道

不足的知识和技能

互联网一代的悖论:“信息贫困户”,传播社会中的新一代贫困阶层

信息传播技术和新经济:在幻影与奇迹之间

从浪潮到泡沫

从设备到使用和实践

从生产组织到特殊领域

世界的动荡与重组

对家庭和政治空间的重新定义

一种新经济?

传播:经济分析新理念

传播作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体系

缺乏传统经济分析的传播

传播和组织化设计

传播:从产业到经济机制

互联网或是“信息与传播概念广义上的相互关联”

网络效应和线上服务市场的起步

结论

公民在博客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由”到底是什么?

发表所应承担的责任

公众领域是否存在分裂?

信息社会的新型工具:社交网络

从四个方面解读参与性互联网

网络公共空间

公共与私人之间界限的变更

私人话语的商品化现象

适应互联网语言全球化的必要性

向跨文化传播的变革

亚洲:语言和文化重新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日语计算机化发展实例

建立标准化机制的必要性

非西方文化的地位

教育领域中的通信信息技术实例

教育技术的标准化

在线获取知识的工具:规则

总体情况

大环境的快速演变

通信信息技术和社会认知分化

标准化范畴

前提条件

文化前提

科学前提

认知社会前提

技术前提

不确定性前提

基本行为准则

专家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将社会目标看作标准化的目标

结论

传播社会而非信息社会

逃脱传播工具的魔法

迈过所有简化论

对传播的思考

术语

信息社会批判是202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法] 让-保罗·拉弗朗斯。

得书感谢您对《信息社会批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理性的彰显:批判性思维旨要 电子书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界定;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与旨归;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习惯;理解与陈述;论据与评估;反思与解释;修正与建构;彰显理性,获得智慧美德。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探索辩证法理论的新思路。
变动不居的星丛:阿多诺音乐哲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把欧洲近350年音乐的发展置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通过对欧洲近代资产阶级社会350年音乐文明的历史考察,通过社会中介对资本同一性进行批判,对欧洲历史进程中沉淀的音乐进行社会解码,借以反对资产阶级社会自然法观念,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一个发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过程,通过对艺术自治与他治的关系探索,从而为社会变革提出理论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