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

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区域金融研究:理论基础、产业布局、发展差异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在区域金融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属性、研究结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分歧。本书以区域经济学、金融发展学和金融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工具,以金融资源的空间存在、空间运动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以区域金融产业布局与空间集聚、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金融调控与区域金融合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界定了区域金融研究领域的相关范畴和学科属性,并以我国的区域金融实践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区域金融学领域的一般理论,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金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什么是区域金融?

一、什么是区域?

二、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三、区域金融的概念与特征

四、地方金融的含义

第二节 区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理论

二、金融发展理论

三、金融地理理论

第三节 区域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区域金融学的现实需求

二、区域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区域金融学的方法论

四、区域金融学的学科属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区域金融产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层次

一、金融产业布局的含义

二、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空间层次

三、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第二节 金融机构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金融机构布局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金融机构布局的内部因素

三、金融机构布局的原则

四、金融机构布局中的规模经济:以河南省为例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一、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

四、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安排

第四节 我国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机制

一、我国城乡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

二、我国区域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金融集聚

第一节 区域金融集聚的特征与形成条件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内涵

二、区域金融集聚的特征

三、区域金融集聚形成的条件

四、区域金融集聚的形成模式

第二节 区域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效应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区域金融集聚的测度指标

二、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集聚状况分析

三、我国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金融中心

第一节 区域金融中心的类型与功能

一、金融中心的含义

二、金融中心的分类

三、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

第二节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演进历史的启示与借鉴

一、12—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金融中心

二、16—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三、16世纪末至今的伦敦

四、18世纪以来的纽约

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

六、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

一、我国各地竞相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原因分析

二、建设金融中心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四、我国区域金融中心构建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

一、区域金融发展及其相关的几个范畴

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状况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业规模差异状况分析

二、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状况分析

三、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状况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三节 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环渤海三省二市金融发展度评价

第四节 天津市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一、天津市金融发展的纵向梳理

二、天津市与武汉市、成都市金融发展状况的比较

三、天津市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

四、推动天津市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几个相关概念

二、区域金融发展模式

三、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四、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金融功能的视角

五、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回顾

一、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回顾

二、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文献回顾

三、文献评析与研究思路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区域非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设定和数据来源

二、数据分析

三、门槛回归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启示

五、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区域金融调控

第一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一般理论

一、区域金融调控的内涵

二、区域金融调控的功能

三、区域金融调控的主体与目标

四、区域金融调控的方式与工具

五、区域金融调控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区域财政政策的关系

第二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理论依据之一:最优货币区的视角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二、对我国是否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

第三节 区域金融调控的理论依据之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视角

一、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含义

二、区域金融调控是我国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金融调控的政策建议

一、国外的区域金融调控经验借鉴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金融调控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区域金融合作

第一节 区域金融合作概述

一、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含义

二、区域金融合作的模式与方式

三、区域金融合作的经济意义

四、区域金融合作的原则

第二节 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因及制约因素

一、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因

二、区域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状况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状况

二、我国区域金融合作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第四节 金融区域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与国内区域金融合作

二、金融区域化的内涵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六、“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

七、“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思考

本章小结

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学信。

得书感谢您对《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港口经济圈构建:理论框架和实践探索 电子书
站在全球视角,分析世界各国港口经济圈发展的模式与经验,为我国的港口经济圈建设助力。
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余万林、蔡雯霞主编的《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现代金融服务核心教材)》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介绍了金融服务机构如何将非核心业务甚至部分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以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全书共分为14章,分别为走近金融服务外包,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历程、特点与趋势,金融服务外包动因与效应,金融服务外包理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金融服务外包决策,银行业务外包,保险业务外包,证券业务
税收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电子书
本书内容之一,探讨税务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要突出税收职业教育特征,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本书内容之二,围绕税务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与内容进行讨论,探讨进行税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全书由相关系列学术论文构成。
商务智能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是近年来企业信息化的热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以BI理论和实践操作为核心,共分4篇。第1篇为基础篇,介绍了商务智能基础、商务智能的架构与实施;第2篇为技术篇,介绍了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第3篇为实践篇,内容包括数据仓库建模实践、数据仓库设计实践、多维分析实践及数据挖掘实践;第4篇为展示篇,具体展示
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在编写时贯彻了“项目、任务驱动”的理念,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突出应用”的特色,全景式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最新理论和最佳实践。全书根据互联网金融业态分为10个项目,涵盖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网络银行、互联网信息门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金融监管等业务领域。每个项目均根据业务流程由浅入深地设置了若干系统化的任务,并附有导入案例和知识自测题,同时还设置了综合性技能实训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