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主要研究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并提出改革建议。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主要从经济史学的视角,通过对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考察和专题性研究,把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分四个阶段:1951—1957年按照合作制要求普遍建立时期、1958—1979年合作制遭到破坏时期、1980—2002年恢复合作制的改革时期、2003—2010年多元模式的改革深化时期,探讨不同时期农村信用社变迁的动因、特征及经济绩效与不足,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反思,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并对农村信用社下一步改革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简介
陈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史,在《江汉论坛》《华东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加省、厅级级项目10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的评论
第三节 本书结构及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本书结构
二、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制普遍建立时期
第一节 旧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简要回顾
一、中国早期的农村信用社
二、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农村信用社
三、革命根据地的农村信用社
第二节 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普遍建立
一、农村信用社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农村信用社的试点
三、农村信用社的普及
第三节 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体现了合作制特征
一、合作金融的概念和特征
二、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体现了合作制特征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与政府及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为农村信用社的建立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二、农村信用社与国家银行界限清晰,是国家银行的有力助手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与不足
一、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遭到破坏时期(1958—1979年)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动
一、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管理
二、农村信用社收归银行管理
三、农村信用社下放给贫下中农管理
四、农村信用社重新收归银行管理
五、农村信用社成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断变动的主要原因与实质
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断变动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断变动的实质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遭到破坏
一、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私人产权遭到了剥夺
二、社员民主管理的“三会”制度被废止
三、社员的贷款优先权没有得到体现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与政府及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
一、农村信用社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二、农村信用社与国家银行界限模糊,扮演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角色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与不足
一、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改革时期(1980—2002年)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新形势
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改革
一、恢复农村信用社“三性”的改革(1980—1995年)
二、以“合作制”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1996—2002年)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恢复的合作金融制度异化
一、农村信用社恢复的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表现
二、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原因
三、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实质:各相关利益方不断博弈的结果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与政府及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
一、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实际上属于中央政府所有
二、从农业银行管理到人民银行管理:约束有余而激励不足到激励有余而约束不足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与不足
一、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的改革深化时期
第一节 新世纪初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的原因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的改革
一、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历程
二、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三、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的评价及实质
一、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的评价
二、农村信用社多元模式改革的实质:各相关利益方博弈的短暂均衡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与政府及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
一、中央政府退出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由信誉担保到隐性担保
二、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激励性与约束性并存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扶持: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与不足
一、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绩效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理论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理论反思
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演变是适应经济发展战略而制度不断异化的过程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过程是有关各方的利益博弈过程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
四、政府处于制度变迁的主导地位,农村信用社缺乏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
第二节 启示: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二、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
四、注意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外部治理结构
第三节 前瞻:农村信用社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一、定位于农村社区型银行,以股份化为改革方向
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三、改革省联社的功能,建立农村信用社新型外部治理构架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农村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摊机制
五、发挥政府支持作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六、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信用社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俭。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