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

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设计思维教育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容简介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

设计思维分为5个步骤:同理心(收集对象的真实需求—定义(分析需求,提炼要解决的问题)—头脑风暴—原型制作—测试,优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法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创造力,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美国设计思维教学领域领导者、白宫“为未来做好准备”峰会主题演讲者重磅作品,系统介绍了STEM教育、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背后的关键思维——设计思维。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课程与教学方式,一套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的科学方法论。它使课堂发生巨大转变,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终身学习者与创客。当你听到“设计思维”一词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创客空间和STEM实验室的画面。但设计思维不止于此,它适合于各个学科。它始于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允许他们去研究、提问、产生想法、创造、测试、完善,直到最终向受众发布自己的作品。

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利用设计思维进行创意教学的流程,可以适用于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释放每个学生内在的创客。即便你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创意教师”,通过本书的方法,你都能将创造力和创新力带入课堂,使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更以学生为中心,更有乐趣。本书介绍了面向每一个年龄段学生的课堂示例,并附有设计思维教学备课案例。

作者简介

约翰·斯宾塞,美国创造力培养、设计思维教学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通过设计思维让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思考者。曾被邀请在白宫“为未来做好准备”峰会上分享关于未来学习的观点,以及在TEDx就创造力发表主题演讲。A.J.朱利安尼是创新、设计思维和探究式学习领域的著名教育家。

约翰·斯宾塞与A.J.朱利安尼共同合作过多年,一起建立了“全球设计日”网站,并增设了20个设计挑战和创客项目,供教师们在课堂上使用。已有13个不同国家的450多所学校和8万名学生参加了“全球设计日”活动,制作、设计与创造。

他们的理念是:孩子是天生具有创造力的,每个课堂都应该充满创意与好奇。他们希望教师能释放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创客、设计者、艺术家与工程师。他们也相信你拥有能力激发孩子创造、改变未来的能力。

他们还合著了新书:《为学生赋能:当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会发生什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谨以此书献给——

对本书的赞誉

我们相信……

第一章 我们需要创造性课堂

第二章 找到你发挥创造力的方式

第三章 设计思维与LAUNCH循环

第四章 观察、倾听、了解

第五章 多多发问

第六章 进行研究,理解信息

第七章 探寻想法

第八章 创造产品原型

第九章 确定产品优缺点,改进产品

第十章 现在是产品发布时间!

常见问题

设计思维课程计划案例

项目设计笔记本:建造过山车

作者简介

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是2018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者[美]约翰·斯宾塞。

得书感谢您对《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电子书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精选短篇小说22篇。本书为英文原著版。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电子书
希腊英雄的史诗,通往西方文学与艺术殿堂的桥梁。
学好数学并不难(几何卷) 电子书
IT爸爸写给孩子的数学书,开启数学的探索之旅 用故事解释数学思想,用案例引入数学知识,用生活讲解数学应用。
寻找语文王国 电子书
《寻找语文王国(基础知识篇)》以万里路和万卷书兄妹俩寻找语文王国的奇妙历程为主要线索,将丰富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带领孩子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分享成长的收获。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十万个为什么(伊林版) 电子书
本书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为什么细瓷器比陶器更好呢?多穿几件衣服为什么更保暖呢?衣服为什么不具有保暖功能呢?原子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些小问题吸引着读者深思,给人以启迪。 一、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二、内容丰富。涵盖诸多领域,比如屋内旅行、微观世界、灯的来历等,给了读者以严谨、科学的指导,获得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三、深入浅出地问答。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予以巧妙回答,将抽象、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形象而浅近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