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中国转型

铁路与中国转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铁路视角下的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填补空白之作。

内容简介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作者简介

作者柯丽莎,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在德国波恩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接受本科教育;罗德学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科大卫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商业史、社会经济史,尤其关注各式机构在中国近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部分 竞争性利益与铁路建设

第一章 技术与半殖民合资企业

第二章 民国早期的管理转变

第二部分 市场与社会空间中的铁路

第三章 在市场中运送货物

第四章 运送旅客,传播观念

第三部分 国家的制造与破坏

第五章 铁路的专业化与政治化

第六章 危机管理

第四部分 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第七章 战后的重组与扩展

第八章 不断革命与持续改革

附录A:津浦铁路组织图,约1929年

附录B:中国主要国有铁路收入(千元每英里各线),1915—1935年

附录C:中国主要国有铁路运输的货物(元每吨),1915—1935年

附录D: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数量,1918—1935年

附录E: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平均旅行距离(公里),1918—1935年

附录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汉口经火车运往广州并继续运往香港用于出口的货物(吨)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铁路与中国转型是202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柯丽莎。

得书感谢您对《铁路与中国转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电子书
从新政、立宪和革命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审视清末民初的政治转型。
民国通志馆与近代方志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电子书
本书系统勾勒民国通志馆创办与运作的历史图像,力图厘清近代方志发展转型的历史渊源与基本脉络。
转型时期的澳门政治精英 电子书
本书选取自1976年澳门第一届立法会至2013年当选的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的议员作为澳门政治精英的研究对象,剖析了由历史背景塑造而成的政治精英的结构组成、精英间的网络关系以及与大众之间的联系。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澳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构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书中提出在转型社会中,精英生成是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本书有利于读者详细了解澳门的政治体制,以及澳门的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匠心·创新(三)——北京局铁路技师风采 电子书
本书分为创新之星、技术能手、革新能人、岗位标兵四部分,主要收集了北京地区70位技师2012年以来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