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对互联网进行观察。

内容简介

作为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迅速地改变和重塑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由此,中国社会在思想情绪、交往互动、组织形态、舆论表达、资源动员、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不同于传统的新特性。国内社会科学界对于互联网的研究也随之蜂起,经济学、传播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在对互联网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编者李强,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l978-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85-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访问教授。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社会学组召集人,民政部、北京市政府政策咨询顾问,北京市政府参事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课题组成员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被引入中国

第二节 互联网蔓延信息高端部门

第三节 互联网进入民众视野

第四节 互联网全面渗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

第五节 互联网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

第六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不足

第二章 互联网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研究的先驱

第二节 国内社会科学对互联网的研究

第三节 有关互联网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 中外互联网比较研究

第一节 日本的互联网与日本社会

第二节 美国的互联网与美国社会

第四章 互联网与公民社会化

第一节 互联网与教育:中西对比的视角

第二节 互联网与大众知识信息传播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互联网与社会交往

第一节 网络社会交往与传统现实社会交往的比较

第二节 网络社会交往的现状

第三节 互联网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第四节 实现网络社会交往合理化的路径设计

第六章 互联网文化与中国文化互构

第一节 互联网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互联网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 互联网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差异

第四节 互联网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互构关系

第五节 管理和规范互联网文化环境的对策

第七章 互联网的变革与网络思想动态

第一节 互联网与自媒体: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

第二节 话语权的变革与公共性的产生

第三节 网络思想动态及其社会成因

第四节 网络思想危机与应对

第八章 互联网:舆论和利益表达的新方式

第一节 互联网:一种新的舆论和利益表达方式

第二节 互联网在舆论和利益表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节 合理利用互联网,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第九章 网络群体运动与虚拟社会管理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网络群体运动的发展机制

第四节 网络群体运动的类型

第五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体现时代进步

第六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隐忧

第七节 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

第十章 互联网新媒体事件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作为神圣与世俗的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新媒介与互联网新媒体事件

第三节 互联网新媒体事件研究的文化路径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全球化、社交媒体与社会抗争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抗争性政治

第二节 全球抗争:阿拉伯、美国和中国

第三节 讨论:全球抗争性政治的特点

第十二章 互联网与社会结构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互联网与社会资源配置

第一节 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二节 配置资源的新机制——互联网

第三节 互联网平台上资源的特征

第四节 获取网络资源的途径

第五节 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功能分析

第六节 网络动员资源的未来

第十四章 网络与消费:虚拟空间的信任重构和公民自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网络交易的信任重构

第三节 网络消费空间的公民自治

第四节 网络消费空间的未来展望

第五节 结语

附录1 互联网世界的管理:中西方网络立法比较研究

附录2 互联网研究的量化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强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互联网与转型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互联网+旅游:旅游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和关键要素研究 电子书
采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指出“互联网”正在升级传统旅游业进程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东亚安全秩序与中国周边政策转型 电子书
本书集中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当前的东亚安全秩序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地区安全秩序如何影响东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东亚安全秩序的发展变化已经或将要为中国周边战略带来哪些机会与挑战?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东亚安全秩序变迁对中国崛起进程和周边战略成败得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缓解中国崛起困境的战略思路。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与转型 电子书
本书分两篇,上篇研究了我国信托业在2006年至2017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影子银行的辨析、我国信托业的金融逻辑与功能、刚性兑付规则的成因与风险化解等;下篇研究了2018年从严监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转型发展问题,包括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信托业的普惠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信托产品创新、后疫情时代“双循环”格局下信托业的转型新思维等。
工业4.0:转型升级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重构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两篇——中国“互联网+”制造业与德国“工业4.0”以及“互联网+”与“工业4.0”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读者详细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生存指南、“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商业模式转型、运营模式或转型等内容。本书既适合众多企业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背景下掌握制造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寻求“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重构新模式;也可供相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