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观点总结。
内容简介
创新从何而来?什么是经济活力?
世界经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何不同?
追求美好生活和繁荣意味着什么?
中国式创新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当下,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多年与中国经济结伴而行的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创新无处不在,而中国人具有巨大的创新活力,能够成为伟大的创新者。
本书深入阐述了:从费尔普斯创新与中国自主创新的融合,到其理论模型在中国的应用;从大规模自主创新在追求美好生活、实现高度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到调整经济结构、现代价值观、高水平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活力的助推作用;从增长放缓、效率低下、无法持续等经济之困,到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促进全球经济合作的深入思考。
本书中,费尔普斯将自主创新、社会活力、国家繁荣、现代价值观、创业创新教育等置于“中国经济”这一议题下,阐述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厘清有关中国创新和经济繁荣增长的命脉。
作者简介
作者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费尔普斯对中国经济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广泛的了解。2014年9月,鉴于他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其创新理论的重要影响,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在“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称:“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也是复杂的。”费尔普斯的理论在20世纪首先被运用在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在今天全新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费尔普斯的经济理论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也必须应对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费尔普斯认为,中国的机制促进了公众创造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种机制让绝大多数人参与进来,并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观察表明,中国公众正从事越来越有趣味和具有挑战性及高回报率的工作。参与解决或挖掘新问题的人越多,或其参与程度越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越高。中国的情况符合这一点,由此得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肯定推断。他认为,要继续保持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加速自主创新,因为不再能指望西方国家代替自己完成创新任务。此外,如果中国经济要完成从中等收入向领先水平的转轨,也必须找到焕发必要的经济活力的手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埃德蒙·费尔普斯建言中国经济发展
推荐序一 与费尔普斯教授同行
推荐序二
第一部分 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01 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进程中各要素的作用
0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崛起
03 良好的经济绩效与经济结构、政策、制度的匹配
04 中国“消费主导型”经济时代来临了
05 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力量
0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势与弊端
第二部分 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
07 自主创新的本质
08 创新战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09 中国自主创新的三个问题
10 经济动力是创新的源泉
11 《大繁荣》之火
12 经济发展活力根本在于教育
13 让教育点燃创新之火
第三部分 美好的生活
14 古今中外贤哲定义的美好生活
15 创新“万众”引领追求美好生活之路
16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创新主要源泉的时代来临
17 从高质量生活迈向美好生活
18 美好生活引导我们必须走向未知的旅程
第四部分 克服障碍,创造良好经济
19 经济之困: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新常态”
20 荆棘之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陷阱与障碍
21 破局之道:滋养活力,而非刺激需求
22 机遇之门:数字经济时代迎面而来
23 突破之光:中国创新照亮全球经济前行之路
24 未解之谜:人工智能的福利经济学和伦理学思考
25 海尔集团的创新体制与草根创新理论
26 创新、活力与中国经济发展
后记
致谢
增长的逻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谈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
得书感谢您对《增长的逻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谈中国经济如何发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