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这本书从医学的角度,介绍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情况。
内容简介
“微生物组”最近成为科学界的一个热词,这不但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微生物组研究可以在很多领域,如大气、土壤、水体以及生命世界等自然领域和工业、农业、畜牧水产的社会领域,推进人类进步,更重要的体现在“这是继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次颠覆性的重大进展”,特别是体现在人与微生物的关系上,以前我们将微生物作为体外有机体看待,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组是我们机体的一部分;以前我们只知道微生物可以通过感染损害我们的机体,现在我们还认识到微生物群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以前大家认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微生物是原住民,而人是外来“移民”。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与国际同步开始微生物组相关研究,主要以人体微生态学为学科支撑,代表学者主要有魏曦、余㵑、谢少文等,他们于60年代呼吁开展相关研究。但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主要领军人物有康白、李兰娟、熊德鑫、杨景云等,他们以及他们领导的微生态学团队经过几十年努力,已研发了22种微生态制剂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10年来,一大批青年学者加盟这个领域,使得我国在国际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微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微生物组技术是目前研究微生物群的主要手段,而我国微生态学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医学领域,这些因素构成了书名确定为《人体微生物组》的主要原因。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微生物群或微生物组与人体的关系、微生物群与人体健康及疾病,以及对微生物群干预促进人体健康。
作者简介
编者郭晓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人体微生物组
第二篇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的特征
第2章 口腔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3章 呼吸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4章 消化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5章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6章 皮肤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三篇 微生物群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第7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进化
第8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发育
第9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代谢
第10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互调控
第四篇 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11章 口腔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12章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13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肥胖
第14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肠易激综合征
第15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炎症性肠病
第16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糖尿病
第17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肾功能衰竭
第18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心血管疾病
第19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抑郁症
第20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自闭症
第21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阿尔茨海默病
第22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肝癌
第23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肝硬化
第24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类风湿关节炎
第25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结肠癌
第26章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27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人体微生物组
第28章 微生物组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第五篇 微生物群的干预与健康
第29章 益生菌与益生元
第30章 噬菌体
第31章 微生物群移植
第六篇 病毒组
第32章 病毒组
彩插
人体微生物组是201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郭晓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人体微生物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