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的量子理论

场的量子理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胡宁院士作品,国内同领域最早的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三章详细讨论了场的量子化问题,具体地介绍了自由电磁场、介子场和电子场的量子理论,接着导出由相互作用拉氏函数表示的碰撞矩阵,在第四、第五两章应用这个矩阵来计算和讨论各种基本粒子的碰撞和衰变问题,在强相互作用部分着重介绍了塔姆-唐可夫型的近似,在最后一章介绍了重正化理论。

本书较详细地讨论了对电磁场的标量场和纵场的各种处理方式,在处理碰撞矩阵和重正化问题中采用了较新的观点。

本书可作综合性大学基本粒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理论物理研究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胡宁(1916-1997),江苏宿迁人。理论物理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院士)。

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3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8-1941年任西南联大物理系助教。1945-1950年先后到爱尔兰都柏株高等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愿子核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国家研究院等地从事研究工作。

1950-199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从1952年起,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6-1959年间,赴苏联桂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并担任该所学术委员和理论研究组组长。他在双星系统的引力辐射、核力的分子理论和色散关系理论等方面都做出过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工作。

培养并带领国内研究人员在高能多粒子产生理论、强相互作用理论和强子内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培养了于敏、杨国桢院士等研究生。著作《电动力学》和《场的量子理论》是国内同领域最早的教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编委会

序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引论

1 薛定谔量子理论

2 二次量子化的物理内容,玻色子和费米子

3 物质场的量子理论

第二章 自由场的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

4 介子场的经典理论

5 介子场的量子理论

6 狄拉克场的经典理论,代表平面波的解

7 狄拉克方程的协变性

8 狄拉克场的量子理论

9 对电磁场的纵场和标量场进行形式上的量子化

第三章 场的相互作用和正则描述

10 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不变性和正则描述

11 量子场论的正则形式

12 在相互作用存在时对电磁场纵场和标量场的处理

13 粒子-反粒子反演以及相互作用在这个反演下的不变性

第四章 碰撞矩阵及其应用

14 碰撞矩阵的微扰论展开式

15 康普顿散射矩阵元的微扰计算

16 康普顿散射的碰撞截面

17 电子和电子的摩勒(Møller)散射

18 光子和带电介子的弹性散射

19 β衰变理论

20 β衰变的电子-中微子角关联和电子角分布的上下方不对称性

第五章 强相互作用理论

21 π介子和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22 S矩阵对核子的非相对论极限

23 π介子和核子低能散射的共振现象,塔姆-唐可夫近似

24 π-π相互作用

第六章 重正化理论

25 量子场论里的发散困难

26 电子和光子的自能积分和顶角的放射修正

27 利用“抵消项”消去发散困难的重正化理论

28 结语

附录Ⅰ 在场论里引入的在洛伦兹变换下不变的几个奇异性函数

附录Ⅱ

附录Ⅲ 基本粒子的分类

索引

重排后记

场的量子理论是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宁。

得书感谢您对《场的量子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通信简史:从遗传编码到量子信息 电子书
知名通信专家、科普作家杨义先教授新作,追溯38亿年的通信发展史,探索未来通信发展方向。
多尺度量子谐振子优化算法 电子书
本书以作者在自然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基于量子谐振子物理模型的新的智能优化算法—MQHOA算法,该算法的物理模型明确、算法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初始条件设定和参数设置。将MQHOA算法用于求解函数优化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并对算法的物理模型、迭代收敛性和并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全书共7章,每章都包含了作者近年的科研成果。本书可作为自然计算算法、人工智能领域开发人员和技术
空间回归模型的理论应用与扩展 电子书
空间回归模型是空间经济学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全新拓展,其对空间结构的检验和空间关系的衡量弥补了传统计量经济领域空间同质性研究的不足,为研究现实经济现象的空间异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本书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前沿,创新性地引入wu-hausman统计量和空间回归模型对中国FDI的空间格局以及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多类型空间回归模型在应用领域的拓展。
沉默的艺术:意识科学基础理论 电子书
本书将第一次立足于数学物理,以较明确的方式尝试回应以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起源是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