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价值

东亚的价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收入海内外25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见解。

内容简介

东亚价值是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在西方价值随着西方的崛起而成为所谓“普世价值”的时代,在西方世界出现了把东亚文明诬蔑为停滞的文明之殖民话语,也出现了所谓的“韦伯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的重新崛起和“四小龙”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东亚价值基础上的东亚经济模式甚至被认为是与欧洲的“新教资本主义”相对的“儒家资本主义”。与此同时,李光耀、马哈蒂尔等政治家也公开宣称,在东亚存在一种与自由民主等西方现代价值观不同的“亚洲价值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先前认识东亚价值的背景和基础,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东亚价值的属性和功能。

收入海内外25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视角,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重点探讨了“东亚价值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价值与东亚世界秩序”、“东亚价值与现代社会建设”、“是否存在一个‘亚洲价值观’”、“东亚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见解。

作者简介

编者吴志攀,1956年生,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中心主任,兼任北大亚太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法和经济法。曾出版《香港商业银行与法律》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国际金融法》(教材,法律出版社,1999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说明

第一部分 东亚价值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一、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二、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三、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四、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东亚文化圈和东亚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发展和同一的东亚价值观

二、近代:东亚文化圈的瓦解和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危机

三、传统东亚价值观与当代东亚价值观的构建

构建东亚认同的意义与途径

东亚价值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一、“东亚价值”的观点与看法一瞥

二、“东亚价值”对东亚共同体构建的作用

三、越南面对东亚共同体建构

第二部分 天下观与东亚世界秩序

走向和谐宇宙:儒家关于太平世界的“和”的理想

一、“和”:儒家的伦理与社会理想

二、“和”的哲学分析

三、对儒家和谐世界理想的多元价值论说明

中华世界秩序原理的源起:近代中国外交纷争中的古典文化价值

序论

一、华夷思想下的以华治夷观

二、“以德服人”的“以华治夷”思想

三、天命论的发展

四、五伦的国际关系论和兴灭继绝思想

五、天命思想下的争天下论

六、服事观下的封贡体制论和以不治治之论

七、尊王攘夷下的奉正朔论、大一统论、正统论、重层认同论

八、正名的名分秩序思想

九、用夏变夷的王化思想

十、华夷可变的争天下思想

十一、“事大字小”与“事大交邻”的思想

十二、义利之辨下的王道政治与内圣外王思想

结论

册封朝贡体制论再考察——从日本的视点来看

一、近现代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动

二、何谓册封朝贡体制

三、修正派(revisionism)登场

四、最新研究动向和需要研究的课题

自由贸易原则在东亚的渗透

一、19世纪欧洲的“百年和平”与自由贸易原则的东渐

二、地税制的东渐

三、中华帝国的经济

四、伦敦多角贸易结算网和“自由”的主张

五、东南亚的自由贸易和华侨网络

六、自由贸易体制下的近代日本

第三部分 东亚价值与现代社会建设

儒家思想与现代东亚世界

一、传统和现代性

二、以和为用

三、以仁为体

东亚的近代化与社会文化变动——传统社会的解体与市民社会的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亚洲概念的政治化

三、东亚中产阶层的出现与市民社会论

四、东亚的价值观与大众文化交流

五、结论

儒家与民主宪政——从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谈起

前言

一、《宣言》的要点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关于研究方法

三、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四、寻找适合中国的民主宪政模式

结论:为当代中国而建设的儒家政治哲学

传统价值观与民主化进程:以中国为例

一、中国传统价值体系

二、中国价值观的政治意义

三、传统中国价值观和现代西方价值观的比较

四、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中国改革模式的文化逻辑

一、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渐进性改革模式

二、问题背后的问题:中国为何选择渐进性改革模式

三、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合”思想与中国的民族性格

四、对渐进性改革模式的一种解释:文化的逻辑

五、实践的验证:“和合”思想的具体体现

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价值观的定义、作用、变迁、种类

二、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其层次

三、核心价值观体系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生成

结论

第四部分 关于“亚洲价值观”

“亚洲价值观”的语义与渊源考证

一、与“亚洲价值观”论战有关的各方文献

二、“亚洲价值观”的词义考证

三、“亚洲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四、余 论

“多而合一”的秩序原理与亚洲价值论

一、作为一种地域概念的亚洲及其价值表象

二、亚洲价值分析与日本的存在理由

三、作为秩序原理的亚洲价值之现在及其歧路

第五部分 东亚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斯·韦伯看儒家:韦伯中国历史观中的精神力和自然力

东亚有机整体论思想的哲学意义——以庄子思想和中医理论为视角

一、引 言

二、庄子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及其有机世界观

三、中医理论中的相关性思想和有机整体观

四、相关性思想的含义:庄子“无为”胜于“有为”的思想

五、结论:相关性思想和有机整体论在21世纪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东北亚环境文化的交流与建设

一、古代东北亚的环境文化

二、现代西方环境文化在东北亚的移植

三、当代东北亚环境文化的交流与建设

四、结论

跋: 亚洲价值的故事

东亚的价值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玉。

得书感谢您对《东亚的价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百姓心中的不朽丰碑:谷文昌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主要研究谷文昌精神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谷文昌精神的时代价值、谷文昌工作方法和经验及现实启示等。
“合道而行”:明遗民的人生定位与价值追寻 电子书
明朝覆亡后,明遗民与清廷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较量,这既是明遗民与清廷的互动、磨合过程,也是明遗民坚定立场经受时间的消磨、冲淡过程。其间,明遗民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觉,从身体和精神上坚持忠于故国旧君,且刻意塑造自我,但生活的困顿、精神的苦闷,逼迫他们不断探索其人生的“合道而行”。因此,在治生实践、社会交往方面,明遗民呈现多种样态;在面对“道”的考量方面,他们更加“惟重末路”,重新构建在清朝生存的合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
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作品。
美国的故事 电子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