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系统的反思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参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思想和方法,根据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民法以未成年人保护为核心建构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监护、侵权责任能力等制度,从法律规定的具体构造、相关规定之间的体系关联、未成年人保护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反思性研究。
本书一方面详细解析了我国民法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上的种种缺陷,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我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提供了诸多灵感和意见。
作者简介
作者朱广新,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法学杂志社编审、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学期刊论文编辑、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工作。1991年考入中南政法学院,先后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民商法);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1999年至2005年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08年至2010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工作于中国法学杂志社。主要研究成果为:学术专著《信赖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合同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学术期刊杂志及其他公开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编委会
总序
前言
《儿童权利公约》视野下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
一、儿童权利与自由的发展史
二、儿童的基本权利
三、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及法律机制
四、结语
未成年人保护与民事行为能力制度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规范重点、本质及内在利益冲突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方法及类型体系
三、未成年人之行为能力状态及其规范意义
四、结语
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一、克服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化局限性的主要方法
二、《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规范意旨
四、克服无行为能力制度局限性的立法措施
五、结语
拟制成年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一、拟制成年制度的认识之争
二、拟制成年制度的规范分析
三、拟制成年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四、拟制成年制度的立法完善
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立法完善
一、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规范模式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废止
三、限制民事行为制度构造中的信赖保护
四、结语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体系性解读
一、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中国模式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划界的合理依据
三、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之无民事行为能力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拟制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五、结语
监护制度中的未成年人保护
一、《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强化和完善
二、“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的法定化
三、结语
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的法律效果
一、“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之规定的规范功能
二、如何判定处分是“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
三、非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的财产处分效果
四、结语
监护监督制度的立法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监护监督的典型立法例
三、我国监护制度对监护监督的结构性需求
四、监护监督制度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配置
一、解释被监护人致人损害之侵权责任的基调
二、《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新旧解释的综合分析
三、替代责任与公平责任并用的侵权责任配置
四、结语
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一、《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的法理和法技术反思
二、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能力规范方法
三、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其他赔偿责任机制
四、规范未成年人致人损害之赔偿责任应注意的区分性思维
五、未成年人致人损害之赔偿责任的立法建议
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广新。
得书感谢您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