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基于中国本土原创的影响力优选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希望借助这些物化的利器探索到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利器”,使之可感、可触、可控、可止。
内容简介
武器所裹挟的文化元素及其品格特质,早已不失为一种心学。在文化与人性的滋养下,武器不再是简单的作战工具,已然远远超越了其诞生的初衷——不仅具有防身御敌、保国卫家之用,还可满足某些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占有感、控制感等),亦可彰显身份地位与心性品格,甚至直接成为某种象征。深蕴其后的心学。本书基于中国本土原创的影响力优选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希望借助这些物化的利器探索到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利器”,主要内容包括:武器意象的心理学基础,武器意象的临床操作,常见冷兵器意象的象征意义,常见现代武器意象的象征意义,个性化武器意象的象征意义,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苑媛,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会理事,中国心理干预协会意象对话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胸中自有若干兵什么是武器?
前言
第一章 武器意象的心理学基础
一、 理论基础
二、 适用范围
三、 使用目的
第二章 武器意象的临床操作
一、 操作步骤
二、 核心指导语
三、 注意事项
第三章 常见的冷兵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 刀剑类
二、 棍棒类
三、 抛射类
四、 防御类
五、 暗器
第四章 常见的现代武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 枪
二、 火炮
三、 爆炸物
四、 装甲车
五、 飞机
六、 舰艇
第五章 个性化武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 隐秘型
二、 幻化型
三、 超能型
四、 随机型
参考文献
武器心学:武器意象的心理临床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苑媛。
得书感谢您对《武器心学:武器意象的心理临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