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资深心理咨询师二十年从业精华,科学实用的创伤后成长自助指南。

内容简介

疾病、离婚、失恋、暴力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们总把这类经历看作困扰一生的伤疤,因而成为创伤后压力的俘虏,痛苦不堪。心理学家史蒂芬·约瑟夫基于先贤、神经生物学家和积极心理学家的智慧,结合大量丰富的心理咨询案例,经过数十年研究,对“创伤即诅咒”提出反驳:对于很多人来说 ,压力或创伤经历也可以成为“积极转变的催化剂和发动机”。

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背负巨大痛苦但仍然坚强的普通人的故事,指出创伤后成长的五个阶段和三大关键。作者采用科学有效的THRIVE心理复原模型,细致讲解人们如何通过六个步骤在创伤后实现自我成长,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献给所有不愿被伤痛击垮的人,在创伤到来的时候,做出最漂亮的应对。

作者简介

作者史蒂芬·约瑟夫,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小组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应,创伤后压力与成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等。英国心理学会注册高级心理治疗师,英国健康和职业关怀委员会注册健康咨询心理学家。在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专注于研究灾难幸存者,以及他们如何重新适应社会的课题。定期为《赫芬顿邮报》《今日心理学》撰写专栏文章。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小组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应,创伤后压力与成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等。

  英国心理学会注册高级心理治疗师,英国健康和职业关怀委员会注册健康咨询心理学家。

  在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专注于研究灾难幸存者,以及他们如何重新适应社会的课题。

  定期为《赫芬顿邮报》《今日心理学》撰写专栏文章。

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每个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

第一部分直面创伤

01 从苦难中寻找意义:创伤的积极面

幸存者的积极改变

悲剧乐观主义

关注创伤的积极面

02 苦痛之殇:创伤的消极面

创伤的成因

炮弹休克

从创伤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界线

03 负荷过重的大脑:创伤的生理机制

大脑的侵入性反应

大脑的恐惧警报系统

条件反射与削弱疗法

第二部分重建内心世界

04 越受创,越强大:创伤后的积极转变

创伤后成长的三大变化

压力促发积极改变

创伤后成长的连锁反应

05 重新绘制心灵地图:碎花瓶理论

抚平心理创伤的5个阶段

创伤摧毁假设世界

重建假设世界

碎花瓶理论

认知同化

06 真正的治愈来自自己的给予:创伤后成长之路

回避性应对策略

趋近性应对策略

创伤后成长皆在自身

第三部分疗愈

07 挺住,意味着一切:抚平创伤的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创伤后心理幸福感变化问卷

15分钟情感日记:表达性写作

08 新生:心理复原的THRIVE模型

与创伤后心理压力有关的常见问题

创伤后成长的三大关键

自助指南:THRIVE模型

步骤指导1:自我评估

步骤指导2:孕育希望

步骤指导3:讲述新的故事

步骤指导4:发现变化

步骤指导5:评估变化

步骤指导6:以实际行动表明成长

结语:那些受过的伤让我们勇往直前

致谢

译者后记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是2016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英]史蒂芬·约瑟夫。

得书感谢您对《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内在无穷大 电子书
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的自我探索心理课。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价值。
汶川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躯体健康研究 电子书
本书有助于促进灾难精神健康研究的推进,并为灾难精神疾患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提供支持。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 电子书
心理基因助力自我提升,实现快速改变与突破。
因为我是女性 电子书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电子书
以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如何通过特别的想象,诱导出潜意识中的奇幻的意象,并用此方法进行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