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罗常培、郑天挺、梅贻琦1941年入蜀记,西南联大教授现实版“人在囧途”。
内容简介
1941年5月,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总务长郑天挺、中文系及师院国文系主任罗常培三人,先后从昆明飞重庆,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入蜀学术文化考察,“三个多月困难的旅途,拖泥带水,戴月披风,逢山开路,过水搭桥,还仓皇地逃了好几次警报,历尽了抗战期中旅行的苦楚”,中途“研究了学术,赏玩了风景,采访了民俗,慰问了朋友”。
罗常培将这一路的经历写成了具有日记性质的游记——《蜀道难》,是对抗战中期蜀道上某时某地的旅途实情、学术状况、人物动态的真实记录。
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三人此行,本来都写有日记,今唯有梅贻琦的日记保存下来;而作为此行财务总管的郑天挺,也留下来一份账目清单,详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交通、住宿、餐饮、听戏等物价。现将梅贻琦这部分日记及郑天挺账单附入《蜀道难》相关章节之后,三人资料对读,展现出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作者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号恬庵,满族,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罗常培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订说明
序
蜀道难自序
一 缘起
二 从昆明到重庆
三 从重庆到泸州
四 叙永的一周间
五 十二天的沉闷生活
六 闷热的板栗坳
七 叙府的三日乡居
八 民教轮上
九 从竹根滩到嘉定
十 峨眉四日游
十一 观光川大
十二 走上了艰难的蜀道
十三 尝尝成都跑警报的滋味
十四 可靠的邮车居然出了“拐”!
十五 赶上了“疲劳的轰炸”!
十六 歌乐山的几天喘息
十七 在天空过了生日
蜀道难:附梅贻琦日记、郑天挺账单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罗常培。
得书感谢您对《蜀道难:附梅贻琦日记、郑天挺账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