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回应国内国际学界对历史决定论的种种质疑和批评,彰显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历史决定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则蕴含了极为丰富而具体的历史决定论思想。
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语境,结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具体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阐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以及由此决定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及其方法论意蕴;
内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价值决定”规律、“价格决定”规律和“价值决定价格”规律,以及“价值(表现)形式”运动等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对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的需要和人的贫困等的决定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王峰明,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错了吗
一、 生产力决定论:辩护与反驳
二、 替代理论:人的需要决定论
三、 个案:资本主义何以崩溃
第二章 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错了吗
一、 文本断裂:《形式》与《序言》
二、 首要性:在“经济”与“其他”之间
三、 一种批评性回应
第三章 在“延续”与“断裂”之间
一、 历史观:《形态》与《形式》
二、 历史断裂:阶级社会与阶级分化社会
三、 一种批评性回应
第四章 内在逻辑与方法论基础
一、 引言
二、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
三、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四、 结语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不同社会形态的“并存”与“继起”
三、 社会形态演进的“延续”与“断裂”
四、 社会形态的内在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和存在形式
五、 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及其实现方式和作用方式
六、 结论
第六章 权利的边界与正义的基础
一、 资产阶级的权利及其狭隘性
二、 平等的权利在内容上并不平等
三、 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对人的权利的制约
四、 权利—正义观、人性论与历史观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及其正义悖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唯物史观与方法论奠基
三、 正义:在“买者”与“卖者”之间
四、 非正义:在“资本”与“劳动”之间
五、 资本主义: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
六、 结论
第八章 如何看待市场和市场逻辑
一、 “人的本性”与“市场逻辑”
二、 “市场逻辑”与“资本逻辑”
三、 “资本逻辑”与“贫困悖论”
第九章 资本、资本家与资本主义
一、 资本:“物”抑或生产关系
二、 资本家:“富人”抑或剥削阶级
三、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第十章 《资本论》的逻辑、方法与意义
一、 商品价值规定与《资本论》的内在逻辑
二、 《资本论》的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三、 社会主义实践与《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的“悖论性”贫困及其根源
一、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二、 无产阶级的“悖论性”贫困
三、 重释无产阶级的“一无所有”
四、 悖论性贫困与雇佣劳动制
第十二章 历史视阈中的资本剥削与贫困问题
一、 资本剥削关系的初始调整
二、 资本主义反贫困措施及其效应
三、 抑制资本与资本主义新变化
四、 资本主义贫困规律之一
五、 资本主义贫困规律之二
六、 结语
第十三章 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
一、 社会主义并未消除贫困
二、 社会主义贫困的“非制度性”根源
三、 贫困与社会主义发展成就
四、 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贫困
五、 消除贫困与社会主义公有制
六、 对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的曲解
第十四章 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与人的自由
一、 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
二、 劳动的自由与自由的劳动
三、 劳动的科学化与社会化
第十五章 从人的发展悖论到自由个性
一、 自由个性与全面自由发展
二、 自由个性生成的现实基础
三、 人的发展悖论与资本主义
四、 共产主义革命与自由个性
附录Ⅰ “经济发展”释义
附录Ⅱ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 “大众化”与“庸俗化”
二、 “新时代”与“新挑战”
三、 做好“深入”与“浅出”的功课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202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峰明。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