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纪录片的虚构影像艺术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越来越多的实践需要表明,仅仅只有“纪实”的创作手法是无法“独自担当”起纪录片的“表意”任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融合着人类文明记忆的历史史实,那些在另一时空下发生的、影像难以捕捉得到自然与社会的事实,那些盘桓在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心绪里的意识存在……与“眼前”的一切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因此,纪录片——这种“对现实进行表达”的影片,似乎不该“遗忘”了这么一大片生活现实的景观。而这些景观,只有通过应用“虚构”的表意手段才能够被呈现在影像中。
作者简介
刘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副教授,博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秘书长。1987年获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曾任教于中南财经大学新闻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任报纸杂志记者电视专题栏目和纪录片的撰稿、记者、编导、主持人,有多年的媒体实践经历。主要研究方向:纪录片史论及创作、电视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理论及业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影视艺术理论 迈向美学层级——读《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
绪章 一个半岛似的虚构概念
第一节 纪录片的“虚构转向”
一、“虚构转向”的背景
二、虚构:一种主观的创造性重构
三、虚构与真实:紧张而又密切的张力
第二节 纪录片的虚构之影像表意
一、影像的表意功能
二、纪录片的虚构之表意外延
第三节 研究的路径与现状
一、建构整体概念的文本研究
二、本书的研究布局
三、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篇 本位的视阈
第一章 影像表意的研究背景
第一节 在语言学转向中影像成为意义
第二节 影像功能的不同认知
第三节 影像成为一种意义:研究的价值与特征
第二章 纪录片的虚构:影像表意的内涵
第一节 在影像的呈现中表达意义
第二节 在观者的体认中获得意义
第三节 影像表意的不同媒介特质
第三章 纪录片的虚构:表意生成的形态与特性
第一节 纪录片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二节 虚构的表意:在纪实的断点处生成
第三节 纪录片虚构表意的功能特性
中篇 历时的视阈
第四章 纪录片的虚构:影像的初萌语境
第一节 影像媒介与自然物
第二节 影像复现与表意功能的实验与应用
第三节 非虚构与虚构的滥觞
第五章 纪录片的虚构:观念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弗拉哈迪时代:虚构与纪实浑然共生
第二节 真实电影时代:虚构与纪实自觉分离
第三节 新纪录片时代:虚构与纪实复归融合
第六章 纪录片的虚构:中国的衍生语境
第一节 纪录与虚构的依存
第二节 纪录与虚构的误解
第三节 虚构表意策略的应用
下篇 共时的视阈
第七章 纪录片的虚构:与其他虚构表意形态的异同
第一节 纪录片化的“故事片”与故事片化的“纪录片”
第二节 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虚构表意
第三节 在栏目化节目中的虚构表意
第八章 造型风格的表现(上):情景的再现
第一节 纪存生命的形态
第二节 延展时空的再现
第三节 构建叙事的框架
第九章 造型风格的表现(下):思辨的重构和心绪的呈现
第一节 思辨的重构
第二节 心绪的呈现
个案研究 中国新派纪录片人系列访谈
《幼儿园》:一种审视的方式
《老宅2003》:让自己的语言生长
《房东蒋先生》:在个性的舒展中呈现
《雾谷》:只为推开一扇窗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剧情框架中的生命纪录
《梦游》:弥散着荒诞的世像
《毕摩纪》:直抵心灵的情绪穿越
参考文献
后记
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是200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洁。
得书感谢您对《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