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要文化思潮进行了梳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视角”“阶层形象”和“国家认同”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中国新世纪电影文化思潮置于全球史视域之下,以电影为切片,细致解读了不同时期的重要导演和作品,阐述了“民族国家与电影”“中国电影”“全球史”的观念,呈现了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背后的家国建构之路。
作者简介
作者陈佑松,男,1973年生,四川内江人。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曾任成都电视台记者、编辑、导演,《西藏旅游》杂志社编辑部责任编辑;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教研室,兼任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副主任。从事文艺美学、影视艺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多重视角
第一节 传统视角:张艺谋电影
一、《红高粱》:父权的回归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伦理等级与国际电影秩序
三、《英雄》:“天下”观念与国家主义
第二节 平民视角:冯小刚电影
一、《甲方乙方》与《不见不散》:平民视角的开端
二、《大腕》与《非诚勿扰》:现代性的异化
三、《集结号》:平民立场与国家意识
第三节 主流视角:韩三平
一、19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及其特征
二、新世纪产业化条件下的主旋律电影探索
三、从阶级斗争到民主协商:“建国”叙事的演变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农民与农村
一、乡土影像:现代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
二、《叶落归根》:落叶无处归根
三、《最爱》:疾病的隐喻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工人与工厂
一、中国电影中的工人阶级
二、《二十四城记》:新世纪工人与工厂
三、《钢的琴》:新左派视角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产阶层形象
一、《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产阶层的兴起与曲折
二、《武林外传》:中产阶层的乐观与焦虑
三、《中国合伙人》:“中国梦”与中产阶层的新梦想
四、《港囧》:消费时代的中产阶层影像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包容性国家认同
第一节 新世纪香港电影:坚守“港味”与国家认同
一、历史虚构与现实书写:新世纪香港电影与国家认同的历时之维
二、北上抑或坚守?以彭浩翔为例
三、警匪片新变:在国家认同的背景中探索“新港味”
第二节 台湾后新电影:在地历史与国家认同
一、父亲的缺位——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暗淡
二、“在地”——“本土意识”对中国认同的影响
三、与日本的暧昧——日本元素对中国身份认同的影响
四、全球化视野下台湾的中国身份认同
结语 走向全球的大国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一、电影史
二、电影理论
三、历史学
四、文学史与文学理论
后记
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陈佑松。
得书感谢您对《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