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福建省已选划预留的潜在滨海旅游区作为案例,对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福建省已选划预留的潜在滨海旅游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概念及碳足迹理论研究;第二章是国外低碳旅游政策对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第三章是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水平评价与碳排放情境预测;第四章是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途径研究;第五章是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刘明,经济学博士,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撰写说明
第一章 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概念及碳足迹理论研究
一 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概念体系及研究进展综述
(一)滨海旅游业及其低碳化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二)国内外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的进展情况
二 碳足迹理论体系研究
(一)碳足迹的内涵
(二)碳足迹的类型
(三)碳足迹的核算标准
(四)碳足迹的影响因素
三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一)IPCC计算法
(二)生命周期评价法
(三)投入产出法
(四)碳足迹计算器
第二章 国外低碳旅游政策对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一 国际组织有关低碳旅游的倡议和行动
二 典型国家和地区有关低碳旅游的政策和举措
(一)欧盟
(二)美国
(三)英国
(四)澳大利亚
(五)法国
(六)日本
三 国外促进旅游业实现低碳化发展的措施
(一)低碳出行
(二)低碳住宿
(三)低碳游览
(四)低碳旅游目的地
(五)制定低碳旅游的标准与实施认证
四 推进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方向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二)激发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三)提倡旅游协会的参与
(四)采取整体性策略
(五)宣传和培养低碳理念、低碳意识
五 推进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促进低碳滨海旅游城市规划体系的建立
(二)建立滨海旅游产品碳排放水平公布制度
(三)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鼓励低碳产品应用
(五)构建低碳认证体系
第三章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水平评价与碳排放情境预测
一 我国滨海旅游业碳足迹空间分布
(一)滨海旅游业碳足迹模型构建
(二)我国滨海旅游业碳足迹分析
二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三)评价模型的选择
(四)我国沿海地区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三 我国滨海旅游业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预测
(一)我国滨海旅游业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二)我国滨海旅游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规模预测
四 征收碳税对我国滨海旅游业碳足迹影响的情境分析与预测
(一)碳税的内涵
(二)征收碳税对我国滨海旅游业碳足迹的影响
五 我国未来滨海旅游业碳足迹与滨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关系分析
(一)我国沿海地区滨海旅游业碳足迹预测
(二)我国沿海地区滨海旅游业增加值预测
(三)沿海地区滨海旅游业碳足迹和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途径研究
一 发挥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三)滨海旅游者是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践行者
二 科学规划和建设潜在滨海旅游区为低碳滨海旅游景区
(一)福建省潜在滨海旅游区概况
(二)低碳滨海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建设
(三)低碳滨海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低碳滨海旅游景区的日常维护
(五)低碳滨海旅游景区建设的支持体系
三 发展低碳的滨海旅游交通
(一)建设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体系(TOD模式)
(二)采用低碳的交通方式出行
(三)重视低碳交通技术节能
四 发展低碳的滨海旅游住宿业
(一)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旅游酒店的物质损耗
(二)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节能减排
(三)将低碳发展水平列入酒店评级和考核标准
第五章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一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现状
(一)国家层面适用于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法规和规划
(二)旅游行业层面与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相关的行政政策
(三)沿海地方政府制定的与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直接相关的政策
二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缺少产业领域的碳减排规划
(二)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力度仍不足
(三)滨海旅游业各部门减排仍存在诸多困难
(四)缺少完善的低碳旅游考核制度和核算体系
(五)低碳领域的经济激励措施不足
(六)低碳旅游行为引导不足导致大众低碳旅游欠缺实际行动
三 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构建
(一)低碳旅游系统组成
(二)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构建的总体思路框架
(三)滨海旅游业低碳公共政策
参考文献
中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基于碳足迹理论的视角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基于碳足迹理论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