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经济法学(第2版)》是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力求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面向并体现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内容上注意吸收国内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努力做到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内容简介

《经济法学(第2版)》主要介绍了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沿革、经济法的理念、经济法律关系、宏观调控法原理、税收与预算法、财政政策与财政法、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产业政策与产业法、外贸与外资法、市场监管法原理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李曙光,男,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企业破产法》《国有资产法》《期货法》等立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十四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破产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美国破产学会(ACB)终身外籍会员,1995年~2005年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破产与企业改革项目首席中方顾问、专家组组长等。

主要著述有:《法思想录》《转型法律学——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破产法的转型》《中国破产法:制度设计与操作指引》《中国破产法实施三年的实证分析》《论〈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五人定位”》《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中国公司治理及其转型期的改革》《论宪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作者简介

编写说明

第二版说明

绪言

第一编 经济法原理

第一章 经济法弱概念

第一节 经济法辞源

一、经济法的域外辞源

二、经济法的本土辞源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各家学说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概念的学说

(一)德国

(二)日本

二、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者对经济法的界说

三、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界说

(一)以杨紫烜教授和徐杰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家协调和调整关系说”

(二)以李昌麒教授为代表的“需要国家干预说”

(三)以史际春教授为代表的“纵横统一说”

(四)以张守文教授为代表的“国家调制论说”

第三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四节 经济法概念解析

一、“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吗?

二、经济法学科是一门学科吗?

三、中国立法、司法实践部门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学观?

四、不同法域的“经济法”含义一致吗?

第二章 经济法产生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法律根源

一、市场失灵

(一)垄断——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及其危机

(二)市场失灵

二、国家干预

(一)美国对企业垄断的监管

(二)“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革命

三、私法改革

(一)以民法改良为代表的私法改革

(二)经济法的产生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形成

一、政府失灵

二、中国早期经济改革与经济法的产生

三、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的形成

(一)经济转型及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二)经济转型期政府干预的特性与中国经济法的形成

第三节 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一、经济法体系的形成

二、经济法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一)经济法对传统法律理念的更新

(二)经济法与传统法律内在结构的不同

(三)经济法对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 经济法的理念

第一节 经济法的理念

一、法的理念

(一)“理念”的含义

(二)法的理念

二、经济法的理念

(一)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二)保护与增进——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经济法理念观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意义

三、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四、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原则

(二)平衡协调原则

(三)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四)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第四章 经济律关系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及其特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特性

(一)国家的经济权利(力)是权力与权利的复合

(二)国家的经济权利(力)是权利与义务的一体化

(三)主体权利与义务的不对应性

(四)主体权利与义务的法定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类型

(一)国家(政府)的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二)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一、经济法责任制度构成的特殊性

(一)责任制度的综合性及其解释

(二)经济法责任制度对传统责任制度体系的突破

二、经济法的实施

(一)经济法实施的途径及其特色

(二)经济法实施中既有诉讼资源的利用

(三)利用传统诉讼制度实施经济法的缺陷

(四)公益诉讼——经济法实施的新途径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

第五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概述

一、什么是宏观调控

二、宏观调控的权力来源

三、调控手段与法律规制

四、宏观调控权的法律限制

五、宏观调控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法的定义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征

三、宏观调控法的实践发展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一、引导的方法

二、规制的方法

三、监督的方法

案例

第六章 税收与预算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和税法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二)税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主体

(二)内容

(三)客体

三、税法的基本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

(二)税收公平原则

(三)税收效益原则

(四)社会政策原则

四、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税收主体

(二)征税对象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八)税收措施

(九)法律责任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

一、税收征纳实体法律制度

(一)流转税

(二)所得税

(三)财产税

(四)资源税

(五)行为税。

二、税收征纳程序法律制度

(一)税务登记

(二)账簿、凭证管理

(三)纳税申报

(四)税务检查

第三节 公共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

二、预算管理职权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二)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四)各部门和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

三、预算收支范围

四、预算编制程序

(一)预算编制

(二)预算审查和批准

(三)预算执行

(四)预算调整

(五)决算

五、预算监督和法律责任

(一)预算监督

(二)预算法律责任

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财政法

第一节 财政的功能与财政政策和财政法律

一、财政的功能

(一)资源配置

(二)矫正收入分配不公情况

(三)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三、财政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与法律地位

(一)财政法的含义

(二)财政法的调整对象

(三)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四)财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支出政策与法律制度

一、购买性支出政策与政府采购法

(一)购买性支出活动与支出政策

(二)政府采购法

二、转移性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转移性支出的构成及转移性支出政策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财政补贴制度

第三节 财政收入政策与法律制度

一、政府收费与税费改革

(一)政府收费的基本概念

(二)税费改革

二、国债与国债法

(一)国债的概念及规模

(二)国债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国债法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和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作为经济手段的政策工具

(二)作为行政手段的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主体及中央银行法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结构

(一)中央银行的特征及其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三)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产结构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二)银行的银行

(三)国家的银行

(四)我国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职能与监管银行职能的分离

第九章 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

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概述

一、资源及自然资源法

(一)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资源法的定义

(三)自然资源法与环境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一)重要资源国有原则

(二)维护生态平衡原则

(三)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

(四)统一规划和因地制宜原则

(五)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

三、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

(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许可和监督检查制度

(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禁限制度

(五)自然资源补救制度

第二节 资源管理具体法律制度

一、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一)土地所有权

(二)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用途管制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

(五)耕地保护制度

(六)土地复垦制度

(七)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二、矿产资源法律制度

(一)矿权

(二)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三)矿产资源开采管理

三、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一)水权

(二)取水许可制度

(三)水费和水资源费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四、森林管理法律制度

(一)林权

(二)植树造林

(三)森林保护

(四)森林采伐

五、草原法律制度

(一)草原所有权

(二)草原使用权

(三)草原保护

六、渔业管理制度

(一)渔业权

(二)渔业的监督管理

(三)渔业资源保护

七、野生动物保护制度

(一)野生动物的所有权

(二)野生动物保护

(三)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

案例

第十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法

第一节 产业及其分类

一、产业的概念

二、产业的分类

(一)产业的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

(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管制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

第二节 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的概念

二、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

三、我国的产业政策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起源与沿革

(二)目前我国主要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产业法

一、产业法的概念

(一)产业法的概念

(二)产业法的地位和作用

二、产业法和产业政策的关系

三、产业法的立法模式

四、产业法的主要内容

(一)产业法的实体规范

(二)产业法的程序规范

第十一章 外贸与外资法

第一节 外贸与外资法概述

一、对外贸易及其政策

(一)对外贸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外贸法的形成

(一)国外外贸法的形成

(二)新中国的外贸政策与外贸法

三、外贸法及其基本理念

四、外资法及其与外贸法的关系

(一)外国投资与外资法

(二)外资法与外贸法的协调

第二节 进出口监管法律制度

一、对外贸易主体及外贸代理制度

(一)对外贸易的主体

(二)对外贸易代理制度

二、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监管

(一)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限制与禁止

(二)进出口许可证与配额制度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监管

第三节 对外贸易秩序的保护

一、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一般规定

二、对外贸易救济

(一)对外贸易调查

(二)反倾销

(三)反补贴

(四)其他保障措施

第四节 外国投资法

一、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一)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

(二)限制及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

二、对外商投资的鼓励制度

(一)税收优惠

(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三)产品出口型企业和先进技术型企业的特别优惠

案例

第三编 市场监管法

第十二章 市场监管法原理

第一节 市场监管

一、市场监管的概念

二、市场监管的特征

三、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

(二)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四、市场监管的局限性及如何克服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克服

第二节 市场监管法

一、市场监管法概述

(一)市场监管法的概念

(二)市场监管法的特点

(三)市场监管法的地位

(四)市场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二、市场监管法的制度要素

(一)市场监管法的主体

(二)市场监管法的内容

(三)市场监管的手段

三、市场监管法的目的

四、市场监管法的体系

第十三章 一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

一、竞争的含义与功能

(一)竞争的含义

(二)竞争的功能

二、竞争法的立法宗旨

三、竞争法立法模式

四、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第二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说

(一)垄断概念的界定

(二)垄断产生的原因

(三)国外反垄断法立法概况

(四)我国反垄断立法回顾

(五)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意义

二、对垄断协议的规制

(一)垄断协议的含义

(二)垄断协议的种类

(三)典型的横向垄断协议

(四)纵向垄断协议

三、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

(三)典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种类

(四)我国其他现行法律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四、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

(一)经营者集中的概念

(二)经营者集中的利弊分析

(三)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制度

(四)经营者集中的审查

(五)国家安全审查

五、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制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性垄断的成因和危害

(三)反垄断法对行政性垄断行为的规制

六、反垄断法的实施

(一)反垄断法的适用原则

(二)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

(三)反垄断主管机构

(四)反垄断法的私力实施

七、反垄断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

(一)垄断行为的民事责任

(二)垄断行为的行政责任

(三)反垄断法中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和调整对象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其表现

三、法律责任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济、民事责任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责任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

案例

第十四章 金融市场监管弦

第一节 金融市场监管法原理

一、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金融市场监管法的宗旨及原则

(一)金融市场监管法的宗旨

(二)金融市场监管法的原则

三、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及我国的选择

(一)金融市场的主要监管模式

(二)金融混业经营浪潮

(三)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模式选择

四、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准入监管

(二)资本监管

(三)合规性监管

(四)风险监管

(五)公司治理结构监管

(六)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节 商业银行监管法

一、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监管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商业银行风险与监管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一)商业银行监管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三)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

(四)商业银行监管的方式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管法

一、证券、证券业、证券市场和证券法概述

(一)证券

(二)证券业

(三)证券市场

(四)证券法

二、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三、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体制和制度

(一)我国证券监管体制

(二)我国证券监管机构

(三)我国证券业的自律监管

第四节 期货市场监管法

一、期货与期货交易

(一)期货

(二)期货交易

(三)期货交易的高风险性及风险的可控性

二、我国目前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期货市场监管及其立法

(一)国外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

(二)我国的期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三)起草期货交易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保险市场监管法

一、保险市场监管法概述

二、保险监管体制

(一)保险监管机构

(二)保险监管方式

(三)保险监管内容

三、特殊监管

(一)保险公司的整顿

(二)保险公司的接管

第六节 信托市场监管法

一、信托、信托市场监管概述

(一)信托的概念与特征

(二)信托市场监管概述

二、信托市场监管法概述

(一)信托市场监管法的特点

(二)信托市场监管法的目标

三、信托市场监管法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主体

(二)监管对象

(三)监管内容

案例

第四编 其他经济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消费者保护法

第一节 消费者保护法概述

一、消费者运动

二、消费者政策与消费者立法

三、消费者保护法及其理念

(一)消费者保护法的概念

(二)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三)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及其保护制度

一、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界定

(一)消费者

(二)经营者

二、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一)消费者的权利

(二)经营者的义务

三、消费争议的解决与经营者的责任

(一)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二)经营者的责任

第三节 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

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三、产品责任制度

(一)生产者及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二)产品责任制度

四、产品召回制度

(一)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二)产品召回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

(三)产品召回程序

第四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一)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二)被监管主体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三、食品安全标准

四、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

(一)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的监管

(二)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三)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四)质量体系认证跟踪调查制度

(五)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

五、食品检验制度

六、食品进出口监管制度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八、法律责任

案例

第十六章 国布资产法

第一节 国有资产概述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一)资产(asset)与财产(property)

(二)“国有资产”的定义

(三)国有资产与相关概念辨析

二、国有资产的类型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地方的四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第三节 国有资产法律保护制度

案例

经济法学是2013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曙光。

得书感谢您对《经济法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实证法学研究(第二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期。
经济法 电子书
本书以新版《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面向中级会计职称的“经济法”科目,并由众多专家学者在多年研究其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在深入研究财政部关于中级会计职称的新版考试大纲和考试环境的基础上,本书总结、提炼了考试内容的重点及命题方式,精心编写“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旨在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复习和应试策略。此外,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依据新版考试大纲的考点要求,全面、细致地讲解各类知识
经济法教程 电子书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经济法”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企业法律制度、市场行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经济犯罪的处罚与经济纠纷的解决。本书内容新颖,反映了经济法立法和学科研究的**新情况;体系科学,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难易程度适中,每节均附有思考练习题,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
经济法基础 电子书
8章全面解读税收法律制度、劳动合同、社保等。
经济法(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为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与政法院校的经济法教材有很大的差异。在内容设置上,本书并不过多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历史沿革、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更不去解释经济法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议,除了简单介绍经济法基础理论外,主要选取了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关系**为密切的十项基本的经济法律制度加以阐述。在体例上,本书注重通过案例来解释重要的法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