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看似不相关和琐碎的文化现象与事件中,扒梳现代性文化的表征与逻辑,对现当代中国传媒文化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

内容简介

从视觉哲学、视觉历史、视觉社会学和视觉政治学等角度,融合了传播学、社会理论、文化史、性别研究、后殖民理论、政治经济学等学科框架,多方面探讨视觉文化与中国现代意识生成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对象包括摄影、印刷、电影、电视、互联网、产外广告、博览会、奥运会、大型景观等各类视觉媒介与视觉现象。

作者希望做一个当代视觉文化的“游荡者”,从看似不相关和琐碎的文化现象与事件中,扒梳现代性文化的表征与逻辑,对现当代中国传媒文化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以图从特定的角度揭示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集体想象,为现代性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研究和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洞见和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吴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批判媒体与文化研究,传播与媒介技术的社会理论,新媒介技术的社会使用与文化分析,新媒体与创意产业,视觉文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视觉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生成

第一编 视觉文化与公共领域

第一章 “观看”的文化与公共领域的转型:一种理论构建

第二章 中国纪实摄影的历程与视觉公共领域的发展

第三章 影像的政治与历史记忆:表征“大屠杀”的伦理纠葛

第四章 闯入公共领域:电视真人秀中的性别政治

第二编 视觉文化与身份认同

第五章 镜中自我:观看中国的两种范式与中国现代意识的生成

第六章 现实主义、纪实影像与西方镜头中的现代中国

第七章 日常生活、摄影文化与现代认同:《良友》中的“名流”形象

第八章 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

第三编 视觉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第九章 “电视人格”的现象学:电视名人的生产与消费

第十章 恰同学少年:视觉文化中的“怀旧风”

第十一章 可见的地产、不可见的家:房地产广告的文化政治

第四编 另类空间中的视觉文化

第十二章 奇观美学与奥运政治

第十三章 新媒体、后现代视觉性与“山寨”经济

第十四章 现代性的神圣仪式:世界博览会与国家竞争

结语 碎片化与整体性——走向一种在地的视觉文化理论与批评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是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靖。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历代文化名家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对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 电子书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精选了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鲁迅的文章,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方文化撞击的漩涡中加以剖析,比较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以及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鲁迅一方面是撼动中国文化传统基石的批判者,另一方面又是这一传统真正的现代继承者,并对被挤到社会边缘的人有着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由高旭东编著。
中国历代文化名家郑板桥的诗与画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对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一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士人风骨,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地域文化与汉末魏晋文学演进 电子书
本书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全书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和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风度及文风演进的历史进程。
清初小说与士人文化心态 电子书
本书中的清初指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段时间小说创作繁荣并独具特征,小说刊刻近两百部,是现存明代小说数量的总和;小说形式也多种多样,白话、文言小说都很兴盛。本书综述清初小说的创作概况和文化生态,并以清初小说创作中的故国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家代表丁耀亢、陈忱、李渔、烟水散人及小说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说、时事小说的个案分析,点面结合来探究清初小说创作以及易代之际的士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