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阐述中国比较文学历史发展的简明史著,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及其沿革的历史阶段和特点,作总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描述、概括与总结。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简史》系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及其沿革的历史阶段和特点,作总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描述、概括与总结(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期使读者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沿革变化,获得总体鸟瞰和全局性把握,有助于对中国比较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代表学者及其成果有全面的了解。该书对于从事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外学者,对于高校的中外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社会上对文学特别是比较文学有一定兴趣的读者,都甚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阐述中国比较文学历史发展的简明史著。
作者简介
作者徐志啸,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特聘“飞天学者”,西北师范大学大讲座教授。已出版《古典与比较》《日本楚辞研究论纲》《叶嘉莹与中西涛学》等学术著作二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曾应邀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海外名校访学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世纪总论
第一节 纵向追溯
第二节 横向扫视
第三节 跨世纪课题
第二章 初涉比较
第一节 黄遵宪等初涉比较
第二节 林纾与严复的翻译
第三节 梁启超与王国维的贡献
第四节 鲁迅《摩罗诗力说》
第三章 有意识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时代转折为标志
第二节 胡适的戏剧改良主张
第三节 茅盾的神话研究及其他
第四节 从周作人到吴宓
第五节 梁实秋等人的视角转换
第六节 比较文学译著的出现
第四章 研究走向深入
第一节 朱光潜《诗论》
第二节 钱锺书《谈艺录》
第三节 陈铨、刘西渭等的研究
第四节 比较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第五章 滞缓中的印痕
第一节 进入历史滞缓发展阶段
第二节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第三节 钱锺书《通感》及其他
第四节 显示历史特征的研究
第六章 复兴与高潮
第一节 开始复兴
第二节 复兴的标志——钱锺书《管锥编》
第三节 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第四节 双向交互影响研究
第五节 平行比较研究
第六节 趋向高潮的比较文学
第七章 世纪末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概貌综述
第二节 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世纪末的思考
第八章 台湾香港比较文学概述
第一节 台湾地区研究概况
第二节 香港特区研究概况
第三节 代表论著述略
第四节 台港地区研究特点
附录
附录一 《中国比较文学简史》贾植芳原序
附录二 20世纪前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况
附录三 中国比较文学著名学者简介
附录四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代表著作述略
附录五 评论汇辑
再版后记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简史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志啸。
得书感谢您对《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简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