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方法

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机理。

内容简介

低频与宽频隔振技术是提升国防装备科技水平的核心技术。作者长期致力于机械结构的低宽频振动抑制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机理研究,在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进行总结,据此著成本书。

本书建立了非线性磁力及磁刚度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设计方法,揭示了其低频隔振机理,引入了杠杆原理和电磁分支电路阻尼技术,介绍了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隔振品质调控与性能提升方法。

通过优化磁结构,提出了双稳态磁刚度隔振方法,从动力学分析、抗冲击能力及“谷”响应调控等方面系统深入地建立了其理论模型,揭示了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机理。本书理论性和实用性强,采用了理论建模、仿真和试验等手段,图、表丰富,可为从事机械结构振动控制的技术人员、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准零刚度隔振技术

1.2.1 “三弹簧”式准零刚度隔振技术

1.2.2 磁悬浮式准零刚度隔振技术

1.2.3 多方向准零刚度隔振技术

1.2.4 双稳态振动抑制技术

1.3 电磁分支电路阻尼技术

1.3.1 被动式分支电路阻尼振动控制技术

1.3.2 主动式分支电路阻尼振动控制技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非线性磁力模型及磁刚度分析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永磁体材料

2.3 环形永磁体的磁感应强度

2.3.1 理论模型

2.3.2 仿真分析

2.3.3 剩磁强度的标定

2.4 非线性磁力模型

2.4.1 轴线重合的一对环形永磁体间非线性磁力

2.4.2 轴线不平行的一对环形永磁体间非线性磁力

2.4.3 非线性磁力的测量

2.5 非线性磁刚度

2.6 其他常见的磁结构的非线性磁力模型

2.6.1 矩形磁体

2.6.2 圆柱形磁体

2.6.3 楔形磁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设计及低频隔振理论

3.1 引言

3.2 隔振理论

3.2.1 线性隔振理论

3.2.2 低频非线性隔振理论

3.3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

3.4 非线性磁力及磁刚度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3.4.1 非线性磁力

3.4.2 磁刚度

3.4.3 结构参数对非线性磁力及磁刚度的影响规律

3.5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理论模型

3.5.1 电涡流阻尼

3.5.2 位移传递率

3.6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

3.6.1 数值仿真

3.6.2 试验验证

3.6.3 大加速度激励下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的隔振性能

3.7 周向磁体不对称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隔振特性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杠杆式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调频方法

4.1 引言

4.2 杠杆式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原理

4.3 非线性恢复力及电涡流阻尼力

4.3.1 非线性恢复力

4.3.2 电涡流阻尼力的杠杆放大原理

4.4 理论建模

4.4.1 运动微分方程

4.4.2 幅频响应关系

4.5 隔振性能仿真分析

4.5.1 杠杆式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隔振性能研究

4.5.2 基于电涡流阻尼的杠杆式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隔振性能研究

4.5.3 杠杆结构对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

4.6 试验研究

4.6.1 试验系统设计

4.6.2 杠杆式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的隔振性能

4.6.3 电涡流阻尼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4.6.4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阻尼设计

5.1 引言

5.2 负阻抗电磁分支电路阻尼

5.2.1 受控源简介

5.2.2 分支电路阻尼机理

5.2.3 负电阻分支电路

5.2.4 负电阻电路分析

5.2.5 负电阻电路板

5.3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线性阻尼设计

5.3.1 半主动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结构

5.3.2 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理论模型

5.3.3 非线性永磁力

5.3.4 基于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模型

5.3.5 数值仿真

5.3.6 试验研究

5.4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非线性阻尼设计

5.4.1 非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机理

5.4.2 非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理论模型

5.4.3 基于非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磁刚度非线性隔振模型

5.4.4 等效质量及等效阻尼

5.4.5 非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稳定性判别

5.4.6 数值仿真

5.4.7 试验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6.1 引言

6.2 “双状态”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模型

6.2.1 “双状态”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设计

6.2.2 “双状态”特性分析

6.2.3 非线性恢复力分析

6.3 理论建模

6.4 单稳态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

6.4.1 数值仿真

6.4.2 试验研究

6.5 双稳态磁刚度非线性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

6.5.1 数值仿真

6.5.2 试验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双稳态低频隔振理论与方法

7.1 引言

7.2 双稳态隔振结构等效模型

7.2.1 非线性恢复力计算

7.2.2 双稳态系统势能

7.2.3 运动方程

7.2.4 幅频响应关系

7.2.5 动力学分析

7.3 双稳态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评估

7.3.1 力传递率

7.3.2 位移传递率

7.4 随机振动讨论

7.5 常见的双稳态结构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双稳态磁刚度隔振系统的抗冲击特性

8.1 引言

8.2 冲击隔振原理

8.3 双稳态磁刚度冲击隔振器的理论模型

8.3.1 双稳态磁刚度冲击隔振结构

8.3.2 非线性恢复力和势能

8.3.3 理论建模

8.3.4 冲击传递率

8.4 数值仿真

8.4.1 势垒对抗冲击特性的影响

8.4.2 阻尼比对抗冲击特性的影响

8.4.3 冲击传递率

8.4.4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8.4.5 势能函数形状对抗冲击特性影响

8.5 双稳态磁刚度冲击隔振系统的抗冲击试验

8.5.1 势垒的影响

8.5.2 冲击持续时间

8.5.3 势能函数形状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双稳态磁刚度隔振系统的阻尼调控方法

9.1 引言

9.2 基于电磁分支电路阻尼的双稳态磁刚度隔振系统模型

9.2.1 结构模型

9.2.2 非线性恢复力及势能

9.2.3 电磁耦合建模

9.3 理论建模

9.3.1 非线性电磁分支电路阻尼

9.3.2 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

9.3.3 幅频响应关系

9.3.4 稳定性分析

9.4 数值仿真

9.4.1 负电阻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9.4.2 电磁耦合系数Cm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9.4.3 动力学行为

9.5 试验研究

9.5.1 试验设计

9.5.2 试验结果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低频非线性隔振技术的发展前景

10.1 仿生隔振技术

10.2 折纸隔振技术

10.3 仿生结构与折纸结构的磁刚度调节

10.4 非线性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

参考文献

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方法是2023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文明。

得书感谢您对《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绩效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 电子书
本书以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方法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绩效管理全貌。即从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分别对绩效指标设计、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到绩效反馈面谈和绩效结果的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从绩效管理系统的角度理解绩效管理。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管理学教材。资料下载请联系编辑15652315123或QQ:602983359
财务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 电子书
张先治、王玉红编著的《财务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21世纪高等学校会计学系列教材)》分为4篇,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念、财务报表分析程序方法、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财务报表体系框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财务效率综合分析体系、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增长能力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在财
创业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 电子书
创业基础知识是创业者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创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创业资源与融资管理、商业模式的开发与评估、新企业设立、商业计划书、初创企业管理、企业成长管理、企业再创业管理十个部分。全书围绕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编写,涵盖了创业管理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本书可作为大
创业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电子书
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关注理论实用性,解析创业全过程。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