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抗逆力:培养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快乐、幸福能力

孩子的抗逆力:培养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快乐、幸福能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手把手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内容简介

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抗逆力,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挫败感太多,就会在心里产生对失败的习得性无助和认同感,最终导致厌学、沉溺于各种成瘾等自我放弃行为,因此不要再对孩子进行挫败打击了,而应从积极的方面去引导、鼓励和培养孩子的抗逆力,这样才能达成正强化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有六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抗逆力呈正相关,分别是乐观、希望、活力、毅力、幽默、感恩。

本书以积极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真实案例和练习,针对上述六项品格优势,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解读,并给出正向提升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和逆商的指导方法,从而让父母更好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培养孩子拥有受益一生的快乐、幸福的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培训办公室专项培训师,积极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用积极心理学解读孩子的抗逆力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来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启示

如何发现孩子的品格优势

与抗逆力相关的品格优势

放轻松,别那么焦虑

第2章 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心理资本

保持乐观的归因解释风格

积极和消极的黄金比例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的练习

保持弹性的乐观

第3章 希望

有希望才会有未来

想象力能带来希望

绝望中的触底反弹

帮孩子设定人生目标

用自我叙事帮孩子塑造“更好的我”

第4章 活力

活力是孩子的积极天性

活力与热情密不可分

保持活力的秘密武器

有活力不能走极端

第5章 坚毅

有激情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坚毅需要成长型思维

坚毅力需要刻意练习

提升成就感才能坚持

第6章 幽默

幽默的品质难能可贵

如何培养你的幽默感

要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幽默要适度

第7章 感恩

真正的感恩是积极体验

品味细节,常怀感恩之心

培养感恩的练习

如何培养懂感恩的孩子

感恩并非让孩子逆来顺受

后记

介绍

孩子的抗逆力:培养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快乐、幸福能力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晓彤。

得书感谢您对《孩子的抗逆力:培养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快乐、幸福能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电子书
提升心理韧性的9种关键能力,让孩子拥有挫折打不倒的力量。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电子书
父母老师必读的生涯教育书,用梦想迎接挑战,让孩子具备过好一生的能力。
让孩子自主学习数学 电子书
一本写给初中生和家长的数学教育书籍。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电子书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想培养好孩子。可孩子怕的是妈妈的唠叨。所以,作者提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是说教,需要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按照其中的规律去做。美国的心理学家根据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儿童时期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6步 12招=5个好习惯。   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   而以下六步,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 ,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读完此书,请家长们要做到这点: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与抗逆过程 电子书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本书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不仅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纳入贫困老人的抗逆过程,而且将相关社会政策作为该抗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