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时间”观念

逝者如斯夫: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时间”观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时间”观念的集中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时间”观念为研究对象,中国现代哲学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大背景下开展,就研究内容而言,本书相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定位,一方面向古代、近代回溯,向未来推扩;另一方面也与西方的时间观念互鉴。

在本书中,作者梳理了中国现代哲学中和“时间”相关的主要学人和基本观点,内容涵盖“时间”概念的引进、西方纪时系统的传入与中国现代有关历法、节假日等问题的思考和确立。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现代思想界对“时间”问题关注和研究的过程,以及通过中西时间观的比较和对话建构起的各种中国现代哲学体系中的“时间”理论。

此外,本书也梳理了中国现代“时间”观念的内在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方用,安徽省歙县人,中国哲学博士,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佛教哲学等。曾在《学术月刊》《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0世纪中国哲学建构中的“情”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时间”观念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时”与“时间”

一、“花相似”或“人不同”

二、张无忌的生日是哪天?

三、如果心灵不存在,是否还存在时间?

四、“时”与“时间”

五、“时间”与“时间经验”

第一章 《今别离》的“钟声”与“现代”时间的预言

第一节 黄遵宪之《今别离》及其时间经验

一、黄遵宪与《今别离》

二、《今别离》中的时间经验

第二节 从“古—今”到“古代—现代”

一、“古”与“今”

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三、“摩登”时代

四、何为“现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世纪”“分秒”与现代纪时系统的确立

第一节 “20世纪”与“1916年”

一、《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与“世纪”

二、“世纪末”

三、《一九一六年》与“纪年”

四、阳历、阴历

第二节 从“时辰”到“分秒”

第三节 节日与节气

一、“节”

二、“节日”

三、“节气”

四、“抽象时间”与“具体时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进化论思潮与“进步”的时间

第一节 进化论思潮与“进步”的信念

一、康有为之“进化派哲学”

二、严复论“天演之学”

三、“进化”与“进步”

四、“变”与“进步”

第二节 “进化史观”与时间

一、“时间”的本质与方向

二、“未来”与西方

三、“时间”的主体

四、“时间”的速度

第三节 “竞争”“创造”的时间体验

一、“竞争”与时间的紧迫感

二、“创造”与传统

三、时间的碎片化

第四节 变调与余音

一、严复的犹豫和王国维的悲观

二、章太炎论“俱分进化”

三、二梁的变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年”的时间

第一节 “青年”与“青年时代”

一、“年龄”的哲学与青年

二、“青年时代”的开启

三、梁启超:从“少年”到“青年”

四、陈独秀:《新青年》与“新”青年

第二节 李大钊:“青春”与“今”

一、“青春”

二、“今”

三、青年与老年

四、唯物史观与“时间”

第三节 胡适:个体时间意识的觉醒

一、“进化的观念”

二、“不朽”

三、“经济”

四、“闲暇”

第四节 鲁迅:“反抗绝望”的过客

一、“我就只一个人”

二、现在:“反抗绝望”

三、“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第五节 “青年”与“后喻时代”

一、歌声中的“青年”

二、《一晃就老了》与“后喻文化”中的“青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命”与有“情”有“意”的“时间”

第一节 朱谦之:唯情哲学视野中的“时间”

一、“真情之流”

二、时间即“情”之“感”

三、“恋爱”的时间性

四、生命与历史

五、有“情”的时间与有“情”的人生

第二节 梁漱溟:“意欲持中”与“重当下”的时间之思

一、“时间”与“世间”

二、“意欲”与“时间”

三、“意欲持中”与“当下”

四、“时宜”与中国文化的复兴

五、有“家”的时间

第三节 方东美:“情的蕴发”与“时间动力学”

一、时间——智慧宫门之管钥

二、“情理集团”与时间意识

三、时间的“回旋”结构与“动力学”

四、“机体主义”的时间观与中西哲学的“自救”与“他助”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道”“理”与“时间”

第一节 金岳霖:“道”与“时间”

一、道:时间的根基

二、时间是秩序

三、时间之实质:个体的变动

四、个体之时间:运与命

五、现实的方向:无极而太极

六、《知识论》中的“时间”

第二节 冯友兰:“理”与“时间”

一、“共相”与“殊相”

二、“共相”之“永恒”与“道中庸”

三、“共相”之“在先”与“极高明”

四、“时间”之“共相”与“殊相”

五、“鬼”“神”与时间之流逝

六、“鬼神之际”与“旧邦新命”

第三节 张东荪:“条理”与“时间”

一、“多元知识论”

二、“条理”与作为“格式”的“空间”“时间”

三、作为“宇宙架构”的“空间”“时间”

四、理性与超越“今此”的生活

五、“条理”与中国文化中的“空间”“时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心”与“时间”

第一节 熊十力:“体用不二”视域中的“时间”

一、“体用不二”

二、“翕辟成变”与“时间”

三、作为“范畴”的“空时”

四、“刹那生灭”与“创生不已”

第二节 牟宗三:“心”与“时间”

一、时间之“主观建构”

二、历史之“精神表现”

三、时间与“有限心”

四、“时间”与“识心之执”

五、时间与“想像心”

六、时间与“存有论”

第三节 贺麟:“时间”即“心中之理”

一、“新心学”中的“心”与“理”

二、“时空是心中之理”

三、“礼时为大”

四、“超时空”

五、时空是“人人已有的切身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践”与自由的“时间”

第一节 冯契:“广义认识论”中的时间智慧

一、实践与“今”

二、实践与“时空形式”

三、四界与时空

四、哲学与时代

第二节 李泽厚:实践、情感与“时间”

一、“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

二、社会实践——时空的基地

三、“内化”与“积淀”——时空形式或结构之形成

四、“情本体”与十三亿人的“时空实体”

五、逝者如斯夫

本章小结

结语 逝者如斯夫

一、艰难的“时间”之思

二、时间就是生命

三、孔夫子的箴言

主要参考文献

逝者如斯夫: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时间”观念是202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方用。

得书感谢您对《逝者如斯夫: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时间”观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电子书
本书汇集了俄罗斯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
持续专注:刷屏时代的时间管理 电子书
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刷屏时代”中人们依赖手机、注意力易分散的种种现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比如总结出对自己Z重要的事、以2小时为一组进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准备合适的环境等,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理论支撑,激励读者们像他一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注力、简化生活、提高效率。本书语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给读者以亲近感,能很好地帮助读者减轻手机依赖、提升专注力、进行自我完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电子书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资本论》的哲学 电子书
对《资本论》的理解并没有穷尽,重新阅读《资本论》,总能开启出马克思哲学解释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