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

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歌谣风议的角度来考察汉唐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俗和文化状况。

内容简介

作者在充分掌握汉唐史籍中的歌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汉唐歌谣所反映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传播、作用进行了专题式研究。认为汉唐时期广泛存在的歌谣风议是民众和一部分官僚士人对现实政治和生活的批评和意见,是普通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的一种特殊手段。

汉唐统治者意识到歌谣风议的下情上达作用,经常根据歌谣风议对地方官进行监督甚至黜置,有的统治者也会根据歌谣风议调整统治措施和统治方法。汉唐统治者对歌谣风议的采纳和有效回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唐社会治理的水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节 歌谣风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歌谣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歌谣风议所反映的汉唐政治生活

第一节 为政以德:对循吏和良吏的赞颂歌谣

第二节 苛政虐民:对贪官酷吏的谴责歌谣

第三节 政争与党争:统治阶层间政治斗争类歌谣

第四节 民心所向:政治预言型歌谣

第五节 为政之鉴:政治知识性歌谣

第二章 歌谣风议所反映的汉唐社会生活

第一节 歌谣风议与人物风貌

第二节 歌谣风议与社会阶层

第三节 歌谣风议与民生疾苦

第四节 歌谣风议与风土民情

第五节 歌谣风议与社会知识

第三章 歌谣风议所反映的汉唐文化风貌

第一节 歌谣风议与汉唐儒学

第二节 歌谣风议与儒林风采

第三节 歌谣风议与唐代科举

第四节 歌谣风议与汉唐宗教

第四章 汉唐歌谣风议作者和传播的社会空间

第一节 汉唐歌谣作者身份探析

第二节 闾里巷路与歌谣风议的传播

第三节 官府机构与歌谣风议的传播空间

第五章 歌谣风议传播的社会背景与心理

第一节 集群行为与歌谣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政治危机与流言和讹谣的产生

第三节 唐代政治变局与歌谣风议的产生

第四节 宗教、民间信仰与歌谣风议的产生

第五节 恐慌与紧张:谶谣传播的社会心理

第六章 汉唐时期歌谣风议的传播

第一节 风诗歌谣,舆人传诵

第二节 口耳相传,不胫而走

第三节 歌声舞节,谣随风转

第七章 汉唐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

第一节 从先秦采诗之官到汉唐的风俗巡使制度

第二节 隋唐时期御史巡行和台谏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歌谣风议与唐代御史的“风闻奏事”

第四节 汉唐统治者对歌谣风议的疏导、控制与因应

第八章 歌谣风议与汉唐时期的官僚政治

第一节 吏道与民谣:循吏和酷吏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亲民之吏与百姓之本:德政传统与歌谣风议

第三节 吏治失序与歌谣风议的产生

第四节 从歌谣看唐代酷吏与循吏的制衡

第九章 汉唐时期的歌谣风议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歌以咏志:汉唐歌谣对社会善治的向往

第二节 乱世危音:歌谣风议是社会危机的风向标

第三节 盛世和鸣:歌谣管理的法治化与社会善治的实现

结语: 历史古歌的千年回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是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李传军。

得书感谢您对《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
马克思的社会学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当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差异性社会共识理论研究 电子书
一个日益分化和显现个性差异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寻求沟通、理解、认同和共识的时代。不同利益主体能否达成共识,不同价值取向如何达成共识,如何在利益与价值的通约中,承认差异、寻找共识,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也是古往今来智者追寻“多样性统一”的哲学问题。这不仅涉及“差异性共识”的本体性存在、方法论转换、共识困境与实现途径,也必然涉及利益多元和价值冲突的意识形态问题。本书即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电子书
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系统地考察了屯堡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全面地梳理了屯堡社会的文化形态及其具体内容,展示了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屯堡宗教的视角,探讨“社会如何可能”这一主题。本书呈现了特殊的中国本土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基础和向度,形成对将宗教区分为制度性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二分法定式的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