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的权力(增订版)

文学史的权力(增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中国古典文学作一种新的理解和诠释。

内容简介

“文学史”是20世纪初从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它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固有的文学、文学史观念,塑造出一个新的中国文学传统。本书讨论的,就是当“文学史”理论传到中国以后,怎样与近代以来的学术分类、历史叙述、教育制度、意识形态、文艺思潮、国语运动相互配合,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一种新的理解和诠释,并通过这样的有关“文学史书写”的学术史考察,说明“文学史的权力”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发挥它的效力。本次增订新版,增加了“国语的文学史之成立”一章,丰富了全书的内容。另外增加了附录若干,对于“文学史的权力”有补充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戴燕,祖籍安徽芜湖市,生于合肥市。978年初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2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华书局从事古籍整理的编辑工作,所编徐震堮著《玉台新咏校笺》、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等曾获得过"国家图书奖"古籍类的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增订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新知识秩序中的中国文学史

一 什么是文学

二 什么是中国历史中的文学

三 怎样写作中国文学史

第二章 中国文学史:一个历史主义的神话

一 文学的历史观念

二 史料的发掘与考证

三 求因明变的宗旨

第三章 作为教学的“中国文学史”

一 文学史为中文系的重要课程

二 教学上的个人与集体

三 对文学史课的挑战

第四章 从“民间”到“人民”——中国文学史上的正统论

一 新文学的发掘民间

二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三 文学的“人民性”

四 抛弃“五四”的旧包袱

五 爱国主义

第五章 “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中国文学史经典的生成

一 写实主义是一种小说理论

二 文学史的新经典

三 正确的阅读方式

四 多种或一种解释

第六章 国语的文学史之成立

绪论

一 民国初期的国语运动

二 新文学与国语

三 白话文学为国语的基础

四 白话文学古已有之

五 国语(白话)文学的历史

六 白话的戏曲小说为世界一流

余论

附录

一 世界·国家·文学史

二 在世界背景下书写中国文学史

三 中国文学史的早期写作——以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为例

四 把旧学换了新知——林传甲的一本日记和一本教材

五 文学史的力量——读黄人《中国文学史》

六 “这是多大的使命呀”——试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贡献

七 守护民间——重读红皮本《中国文学史》

八 文学史的进与退

九 他山之石——简述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书写

十 也说说东洋早期出版的《中国文学史》

十一 现代学术史所不能忘记的

征引书目

一 文学史

二 著作

三 论文

后记

补记

文学史的权力(增订版)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戴燕。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史的权力(增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电子书
本书以著名作家和作品为纲介绍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五个编章,包括:第一个十年文学(1917-1927),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三个十年文学(1937-1949),工农兵文学和新启蒙文学等。
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电子书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电子书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电子书
普利策奖得主代表作,一部关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极繁”个人史,她成就了俄国霸业,是权力游戏里的真女王。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本书共14章,第一章概述,打破了以往完全按政治运动进行介绍的狭窄框架,以对人性的探索为纲,颇为全面而又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整个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流变,尤其结合社会尤其是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而又深入的阐析。后面13章一共介绍了13位经典作家及其重要作品,有为人熟知的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也有曾为文学史提到但不详尽的丘特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