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

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梳理犯罪论的核心课题,深入分析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立于我国《刑法》规定与应然刑法原理,系统地建构了双层多阶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并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核心知识要点作了简明与深入的阐释。

理论性揭示并操作性建构了犯罪构成中的诸多又拉统一范畴。诸如,形式与实质、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抽象常态的肯定判断与特殊事态的要素阻却、技术平台与价值理念、单纯事实描述与规范价值意义等。

深入与具体地分析了犯罪论中的诸多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诸如,实行行为的构成要素、构成模式、属性类型等;特定构成结果、法益侵害结果、实害结果、危险结果、直拉结果、间接结果的蕴义与士咐等。

全书力求表述简明、体系完整、概念准确、博采众长、循道立论、依行建构;立于现实立法的经验性素材,注重中外的比较考究,融合本土文化的社会根基与刑法固有规律齣思想理念,关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简介

作者张小虎,男,1962年生,江苏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曾从事司法实际工作9年。主要教学研究领域:刑法学、犯罪学。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独立发表法学学术论文百余篇;独立出版学术著作:《刑法学》《刑法的基本观念》《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壹版、第二版)、《刑罚论的比较与建构》(上卷、下卷)、《罪刑分析》(上册、下册)、《刑事法律关系的构造与价值》《犯罪学》《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等;主编“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犯罪学》;主编或合作出版其他学术著作十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编 犯罪构成理论之总体概念

第一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形式与实质的犯罪概念

第二节 中外犯罪概念的理论考究

第三节 犯罪概念的理论建构

第四节 犯罪分类

第二章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演进

第二节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考究

第三节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建构

第四节 犯罪构成的理论分类

第二编 犯罪构成积极要件之客观要件

第三章 客观要件的概说

第一节 客观要件的概念

第二节 客观要件的特征

第三节 客观要件事实要素的结构

第四节 客观要件事实要素的意义

第五节 客观要件规范要素的意义

第四章 客观要件事实要素:构成要件行为

第一节 构成要件行为的概说

第二节 构成要件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

第三节 构成要件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二:不作为

第四节 构成要件行为的典型形态:实行行为

第五节 实行行为的附随情状

第五章 客观要件事实要素:特定构成结果及附论

第一节 特定构成结果

第二节 因果关系

第三节 附论:特定行为情状(分则定量因素)

第六章 客观要件事实要素:行为主体

第一节 行为主体概说

第二节 自然人主体身份

第三节 单位主体犯罪

第七章 客观要件规范要素:违法性之法益侵害

第一节 违法性的基本观念

第二节 违法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违法性的比较展开

第三编 犯罪构成积极要件之主观要件

第八章 主观要件的概说

第一节 主观要件的概念

第二节 主观要件的特征

第三节 主观要件的要素结构

第四节 主观要件的意义

第九章 故意的事实与规范

第一节 故意的概说

第二节 故意的认识与意志:心理事实特征

第三节 故意的事实认识:规范评价实体

第四节 故意类型

第十章 过失的事实与规范

第一节 过失的概说

第二节 过失的认识与意志:心理事实特征

第三节 过失的注意义务:规范评价核心

第四节 过失的类型

第十一章 特定心态

第一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界说

第二节 特定目的及动机与犯罪目的及动机

第三节 特定动机、特定目的与故意、过失

第十二章 故意与过失的缺乏

第一节 事实错误:缺乏故意

第二节 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缺乏责任

第四编 犯罪构成消极要件之违法阻却事由

第十三章 正当化事由的概说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理论地位

第二节 正当化事由本质

第三节 正当化事由类型

第十四章 正当防卫

第一节 正当防卫的概念

第二节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防卫过当

第十五章 紧急避险

第一节 紧急避险的概念

第二节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避险过当

第四节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第十六章 其他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 其他正当化事由的概说

第二节 经被害人承诺行为

第三节 执行命令行为

第四节 正当业务行为

第五节 自救行为

第五编 犯罪构成消极要件之责任阻却事由

第十七章 责任的概说

第一节 责任根据与责任要件

第二节 当代责任论的思想元素

第三节 规范责任论的思想构成

第四节 新社会防卫论的思想构成

第五节 人格责任论的思想构成

第六节 责任理论基本立场的合理定位

第十八章 缺乏责任能力

第一节 责任能力的理论地位

第二节 责任能力的概念

第三节 责任能力的内容

第四节 责任能力的程度

第五节 影响责任能力的因素

第六节 原因自由行为

第十九章 缺乏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与认识可能的理论地位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与归责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必要性与故意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的具体内容

第五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故意

第二十章 缺乏注意义务

第一节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的概念

第二节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的形成背景

第三节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的理论地位

第四节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的应有观念

第二十一章 缺乏期待可能性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地位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第四节 期待可能性的阻却事由

第五节 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第六编 犯罪构成消极要件之严重危害阻却事由

第二十二章 危害显著轻微

第一节 危害显微的概说

第二节 危害显微的类型

第三节 人身危险性显微的规范切入

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小虎。

得书感谢您对《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络犯罪过程分析与应急响应 ——红黑演义实战宝典 电子书
本书第一篇从介绍网络犯罪的认知出发,让读者深刻理解网络犯罪的心理和常见路线,讲述网络犯罪相关法律,让读者把握网络犯罪的三要素和侦查路线;第二篇,沿着网络犯罪的发展路线,让作者理解网络犯罪每个环节中常用的技术和预防办法;第三篇,主要从用户方、网络犯罪侦查方角度入手,讲解如何开展网络犯罪过程追踪和应急工作。
残障权利研究(第二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5年第2卷第1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税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第2版 电子书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各类税种的相关税制及其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计与税法紧密结合。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税务会计概述、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会计、关税会计、企业所得税会计、个人所得税会计、资源税会计、土地增值税会计及其他税会计。本书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和成人教育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参考
纳税基础与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财会部门办税员工作岗位,按税种设计了10个项目:税收基础知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纳税实务,。以岗位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将工作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本教材各项目包括工作过程描述、技能目标,项目引入,项目相关知识介绍、项目实施,是知识训练、技能训练。
报检与报关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书以报检人与报关人的角度,遵循报检与报关各环节的操作顺序,从实用出发,综合研究报关与报检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报关与报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进出口货物贸易管制、进出口商品归类、出入境货物的报检、出入境运输工具和集装箱的报检、进出口税费计算、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保税货物的报关、特殊形式下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关单及其填报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随时更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