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文世界第一本对“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考察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本书解释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期间“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不仅对主要海派作家的“现代主义”诉求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而且对主要京派作家的“现代主义”努力也作了颇具理论深度的分析。
在有关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方面,本书则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日本与西方的现代主义的交叉之处,并且从多重殖民方式和文化相遇中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跨国路线图,进而解构了比较文化研究中所习惯预设的“中心/边缘”“东方/西方”的二元对立。
在殖民和后殖民理论研究方面,本书指出了现代中国的“半殖民主义”特点,认为后者是一套不同于正式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史书美,著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及亚美研究系合聘教授,2013年起,同时担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陈汉贤伉俪讲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亚美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以跨国女性主义、比较弱势话语、现代主义、(后)人文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为研究重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导论 中国现代主义的全球性视角和地区性视角
第一部分 渴望现代:“五四”的西方主义和日本主义
第一章 时间、现代主义和文化权力:地区性的结构
第二章 进化论与实验主义:鲁迅和陶晶孙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世界主义:郭沫若的作品
第四章 利比多与民族国家:郁达夫、滕固等的道德颓废
第五章 他恋(loving the other):全球语境下的“五四”西方主义
第二部分 重思现代:京派
第六章 未曾断裂的现代性:对新全球文化的建议
第七章 用毛笔书写英文:废名的著作
第八章 地区语境下的性别协商:林徽因与凌叔华
第三部分 炫耀现代:上海新感觉主义
第九章 现代主义与大都会上海
第十章 性别、种族和半殖民地性:刘呐鸥的上海大都会风景
第十一章 表演半殖民的主体性:穆时英的著作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与内在性:施蛰存的“色情-怪诞”小说
结论 半殖民地性与文化
附 后来的现代主义——战争岁月及其后
参考书目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200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史书美著。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