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个体自觉背景下的建安文学书写

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个体自觉背景下的建安文学书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建安文学研究新视角:个体自觉对创作的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是建安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本书将建安文学研究重置于“个体自觉”,的观念背景之下,以专题突破的方式,从死亡书写、名物书写、女性书写、政治书写四个方面、探究个体自觉观念给建安文人的创作动机、生活方式、审美取向、政治抉择所带来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建安文人文学创作中书写态度、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深化对建安文学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马黎丽,湖北省兴山县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六朝作家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死亡恐惧下建安文人的无助和抗衡

第一节 建安文人难以慰藉的死亡恐惧

一、曹操遗令和曹丕终制里的异常情绪

二、对古人而言死后世界是一个谜

三、曹氏父子对死后世界的怀疑

四、建安诗赋中的感伤、消沉和绝望

第二节 建安文人与死亡恐惧的抗衡

一、纵情享乐、积极有为、保己延年和乐天知命

二、诗人临终与现实社会的决裂

三、建安文人尊重、爱惜生命的人道精神

第三节 存亡永别离的痛楚与文学表达

一、时代悲剧背景下建安哀悼之作的兴起

二、悼夭思友之际的思念追寻之痛

三、生死永隔瞬间的撕心裂肺之痛

第二章 建安文人书写“物”的态度、手法及风格的转向

第一节 曹操和曹丕的博物爱好

第二节 先秦至建安时期书写“物”的态度变化

第三节 建安文学书写“物”的手法及风格

一、建安诗赋名物铺陈中的物我关系

二、建安名物书写的文学审美趣味

三、建安咏物赋的新变

第四节 建安文学书写“物”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博物风气盛行与博物学的形成

二、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

第三章 建安文人对男尊女卑观念的表达和反思

第一节 男尊女卑观念对建安文学女性书写的影响

一、建安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刻板印象

二、建安诗赋中女性枯槁沉寂的日常生活情态

三、建安诗赋中女性任由男性主宰的命运

第二节 建安文人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思

一、建安文人对男性的批评和对女性抗争意识的肯定

二、建安文人对女性一定程度的尊重

三、建安文人女性观的意义

第三节 《洛神赋》中男尊女卑观念的表达和反思

一、男尊女卑观念对洛神形象塑造与赋作情节设置的影响

二、曹植《洛神赋》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思

第四节 建安止欲诗歌《定情诗》解读

一、建安文学中的止欲写作情境

二、繁钦《定情诗》的止欲主题解读

三、《定情诗》中蕴含的男尊女卑观念

第四章 建安文人对曹氏政权的依附性和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 征伐赋中的鼓吹者和记录者

一、征伐赋的写作传统及建安时期的热烈鼓吹者

二、建安时期冷静克制的记录者

第二节 建安文人依附性和独立性共存的成因

第三节 建安文人对曹氏政权的主动选择和对自身职责的体认

一、建安文人为什么选择曹氏政权

二、建安文人对自身社会责任的体认和履行

第四节 文人与政权的关系影响下的建安文学创作

一、当政治理想遇到超级权力

二、优越政治处境中的温润平和

三、坎坷政治处境中的辞采与骨气

四、鼓吹者的逞才之作

五、依附性和独立性的对抗与共存

六、人格独立驱使下的文学创作样本

其一

其二

其三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致谢

后记

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个体自觉背景下的建安文学书写是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马黎丽。

得书感谢您对《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个体自觉背景下的建安文学书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与字的神韵:文学美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介绍,文学的审美特征以及名作赏析四部分。全书从诗、乐、歌、舞合一的现象和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找出文学的源头;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线索,串起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并选取10部世界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等。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柳永的情感世界与市民文学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柳永的市民文学观,通过柳永及其词诗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较全面论述;下篇试图对柳永现存全部词诗文所表达出来的市民文学观,进行简要释义。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