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十辑)

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十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板的学术期刊,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及时反映当今学界的前沿问题和新学术进展,为海内外学术研究提供学术平台。本集共包含论文12篇,书评4篇。

论文部分涵盖先秦至晚清著名作家作品的解读,如《左传》、李杜诗歌等,还涉及了域外的中国文学研究状况。书评部分对新出版的几部文学研究力作进行了点评。全书内容丰富,论证细致,是较好的古代文学研究集刊。

作者简介

编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主管),指1999年以来教育部在全国66所高等学校相继设立的15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按照“一流”和“唯一”基地建设标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开创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超过50%的基地成为后来启动“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的核心和支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左传》文学底色炼成管窥

一、 “立言”“不朽”文学观念的体现

二、 先秦时期生活底色文质彬彬的培育

(一)礼乐的教化功用

(二)言论自由下的文化空间

(三)专职的口语传播者和自由传播的基地

三、 经典文学传统的滋养

(一)《尚书》记言初具文采

(二)《春秋》记事“简而有法”

(三)《诗经》诗教温柔敦厚

四、 先秦时期文学活动蔚为大观的影响

(一)聚徒讲学,述而不作

(二)诗以言志

(三)士人游说

汉代乐府诗的都邑心态

一、 赞叹豪门的富贵与伦理

二、 都门之外:清醒与适性

三、 都邑与故乡的对立

魏晋南北朝诸子学述略

一、 魏晋南北朝子学的基本情况

二、 魏晋南北朝子学发展历程

结语

先唐畋猎赋篇目考

李白诗文飞鸟意象探析

一、 大鹏

(一)《大鹏赋》

(二)《上李邕》

(三)《临终歌》

二、 鸾凤与雄鹰

(一)鸾凤

(二)雄鹰

三、 鸥鸟与仙鹤

(一)鸥鸟

(二)仙鹤

四、 结语

时间中的歌舞:《霓裳羽衣曲》的创制、流变和表演

一、 “玄宗创作说”的考察

二、 “西凉进献说”的考察

三、 《婆罗门曲》的性质和特点

四、 《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

五、 “《霓裳曲》十二遍而终”的理解与《霓裳羽衣曲》的表演方式

杜诗释地辨疑三题

一、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诗之“京邑”

二、 《归梦》之“黑水”

三、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之“信州”

从《竹谏先生逸集》看东迁文人刘荃的屈骚情结

一、 刘荃其人

二、 刘荃作品中屈骚情结

三、 刘荃与同时期具有屈骚情结的文人相比

(一)与北宋文人相比

(二)与高丽文人相比

诗风、世风之变与艳诗在明代及江户的创作

一、 明代艳诗的创作情况

二、 江户时期艳诗的创作情况

三、 诗风、世风之变与艳诗创作的关联性

金和与南京惜阴书院

一、 陈作霖抄本《秋蟪吟馆诗抄》

二、 《惜阴书舍课艺》中的金和佚作

三、 金和与冯桂芬

苏曼殊与近代中国海洋型人格的生成

一、 感伤的飘零:“去中心化”的生命旅程

二、 迷人的流浪:“脱嵌”化的人生体验

三、 漫游的革命:“新空间”包蕴的历史可能

唐宋文学研究的异域景观

一、 作家生平与文献学研究

二、 文献生成与书籍史的影响

三、 文史融通与历史学视角的采用

四、 作家作品分析与文学本位的坚守

五、 余论

骊龙而寤:“重写文学史”之后的三十年

一、 “重写文学史”再回顾

二、 从“重写”到“书写”

三、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

四、 发现“东亚学术圈”

五、 骊龙而寤

学术的因缘与境界

引言

一、 基于专题研究的体系建构

二、 多维观照下“人间”词学的新发现

三、 透过中西理论与话语的学术寻根

四、 学缘研究:学术史研究新板块的开垦

结语

唐代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研究的新成就

一、 利用出土文献提供的重要信息,考察唐代文学家族的主流群体

二、 研究新出石刻的内在理路,建构以文学世家为基础的文学史体系

三、 竭力挖掘新出土文献,弥补唐代文学家族研究的材料缺失

四、 利用出土文献进行文史互证,探讨唐代文学家族中的疑难问题

五、 出土文献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时效性及持续性的思考

问渠那得“新”如许

一、 新观念:从“两张皮”到有机整体的理论自觉

二、 新视角:史事梳理下的“问题意识”

三、 新方法:突破单一陈旧的思维观念

四、 新价值:对重新认识中古文学大有助益

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文学思想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稿约

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十辑)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十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七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五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既有关于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又有整体述评;既有对比较文学热点问题的质疑与回应,又有方法论问题的批评与建构。
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正日益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以往积累的和正在不断涌现的大量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成为古典文学研究学术积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足以为我们带来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有意识地开辟国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翻译和评论工作,并于2013年12月举行了第一次“海外汉学名著评论”论坛,现将这次论坛的论文以及各位学者历年来积累的海外论著评论、学术史研究、学术动态介绍、学者访谈等成果汇为一辑,以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研究 电子书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是一个以反对日本传统汉学和中国学(二战前被称作“支那学”)为目标的社团,在20世纪日本中国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竹内好和武田泰淳等人创立。本书以中国文学研究会出版的会刊《中国文学》为线索,将中国文学研究会置于日本的汉学制度、学术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出版制度和对外扩张等具体语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基础资料,从发展史的维度去探讨其在日本中国研究中的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