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讨论了5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发展与业务需求、5G网络架构、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5G网络资源管理、移动边缘计算、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频谱共享技术等不同层面。

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杨峰义,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研究开发工作,先后出版与3G/4G相关的专著6本。近年来负责中国电信5G技术研究,参与工信部IMT2020推进工作和863“5G前期研究”工作。 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重大项目“5G技术研究”总体组专家

章节目录

图目录 8

表目录 15

内容提要 16

前言 17

缩略语 21

第1章 5G网络发展与业务需求 32

1.1 移动通信发展近况和5G国际研究情况 32

1.1.1 移动通信发展近况 32

1.1.2 5G国际研究情况 34

1.2 5G业务需求、应用场景与性能指标 35

1.2.1 5G业务需求 35

1.2.2 5G应用场景与性能目标 37

1.3 5G网络建设部署及运营维护需求 40

1.3.1 5G网络建设部署需求 41

1.3.2 5G网络运营维护需求 41

1.4 ITU定义的5G 41

1.5 3GPP定义的5G 44

1.6 5G网络架构特征分析 46

1.6.1 更高数据流量和用户体验 46

1.6.2 更低时延 50

1.6.3 海量终端连接 52

1.6.4 更低成本 53

1.6.5 更高能效 54

1.6.6 5G网络架构特征总结 55

1.7 参考文献 56

第2章 5G网络架构 61

1.1 4G网络架构局限性 61

2.1 欧洲METIS 5G架构 63

2.1.1 网络功能架构 64

2.1.2 网络逻辑编排和控制架构 67

2.1.3 拓扑和功能部署架构 70

2.1.4 4G和5G架构比较 73

2.2 日本5G架构 74

2.3 韩国5G架构 77

2.3.1 架构综述 77

2.3.2 数据面 78

2.3.3 控制面 78

2.4 北美5G生态系统架构 78

2.5 NGMN 5G架构 79

2.5.1 5G设计原则 80

2.5.2 5G架构 83

2.5.3 网络切片 84

2.5.4 5G系统组件 85

2.6 中国IMT-2020 5G网络架构 86

2.6.1 三朵云概念架构 86

2.6.2 系统参考架构 92

2.6.3 部署架构示例 94

2.7 总结及展望 100

2.8 参考文献 101

第3章 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 103

3.1 典型部署场景 103

3.1.1 室内热点场景[2][3][4][5] 104

3.1.2 密集城区场景 106

3.1.3 城区宏覆盖场景 107

3.1.4 郊区场景 107

3.1.5 荒野场景(广覆盖和最小服务) 108

3.1.6 荒野场景(超广覆盖) 109

3.1.7 大规模连接城区覆盖场景 110

3.1.8 高速路场景 111

3.1.9 车联网场景 112

3.2 功能与性能要求 113

3.2.1 性能要求 113

3.2.2 功能需求 116

3.3 5G无线网络设计原则 120

3.4 无线网络关键技术 120

3.4.1 无线控制承载分离 120

3.4.2 无线网络虚拟化 121

3.4.3 增强C-RAN 127

3.4.4 移动边缘计算 129

3.4.5 多制式协作与融合 130

3.4.6 融合资源协同管理 133

3.4.7 灵活移动性 135

3.4.8 网络频谱共享 136

3.4.9 邻近服务 137

3.4.10 无线MESH 137

3.5 5G智能无线网络 139

3.5.1 5G无线网络设计原则 140

3.5.2 5G无线网络逻辑架构 141

3.5.3 5G无线网络部署架构 145

3.6 典型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 147

3.6.1 热点高容量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 147

3.6.2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 153

3.7 参考文献 157

第4章 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 159

4.1 前言 159

4.2 技术概念 161

4.3 宏微异构组网场景 168

4.3.1 多连接技术 169

4.3.2 移动性管理 174

4.3.3 连接增强技术 182

4.4 微微组网场景 187

4.4.1 虚拟分层技术 188

4.4.2 虚拟层覆盖扩展技术 191

4.4.3 多系统组网下控制与承载分离 193

4.5 参考文献 194

第5章 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 197

5.1 概述 197

5.2 移动网络与WLAN核心网侧互操作 200

5.2.1 技术方案 200

5.2.2 相关研究 208

5.3 移动网络与WLAN无线网侧互操作 209

5.3.1 网络场景 209

5.3.2 技术方案 210

5.3.3 相关研究 214

5.4 移动网络与WLAN无线网侧PDCP层融合 216

5.4.1 网络场景 216

5.4.2 共站部署技术方案 217

5.4.3 不共站部署技术方案 218

5.4.4 相关研究 226

5.5 基于IPsec隧道的LTE/WLAN 无线集成 227

5.5.1 网络场景 227

5.5.2 技术方案 227

5.5.3 相关研究 230

5.6 基于MP-TCP的多连接技术 231

5.6.1 网络场景 231

5.6.2 技术方案 232

5.7 以UE为锚点的多制式协作技术 235

5.8 基于情景感知的多制式选择技术 236

5.9 参考文献 237

第6章 5G网络资源管理 239

6.1 资源管理研究范畴 240

6.1.1 资源管理与垂直功能 242

6.1.2 资源管理与水平概念 246

6.1.3 小结 250

6.2 UDN资源管理 250

6.2.1 UDN概述 250

6.2.2 干扰识别 251

6.2.3 干扰管理 253

6.2.4 回传资源管理 259

6.2.5 能耗管理 262

6.3 D2D无线资源管理 266

6.3.1 终端直接通信技术概述 266

6.3.2 分簇化集中控制的5G网络D2D通信 267

6.3.3 集中控制的5G网络D2D通信无线资源管理研究 269

6.4 MMC无线资源管理 275

6.4.1 降低碰撞风险的MMC高效接入方式[51] 276

6.4.2 MMC类型的D2D连接 277

6.4.3 降低信令负荷的MMC接入方式 278

6.5 MN无线资源管理 279

6.5.1 V2V无线资源管理 279

6.6 Ad Hoc网络 283

6.7 参考文献 284

第7章 移动边缘计算 290

7.1 MEC技术概述 290

7.1.1 MEC技术应用场景 292

7.1.2 MEC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296

7.2 MEC服务器平台 297

7.2.1 MEC平台部署策略 297

7.2.2 MEC平台框架 298

7.3 MEC技术基础与挑战 299

7.3.1 MEC技术基础 299

7.3.2 MEC技术挑战 300

7.4 MEC在5G网络中的应用 302

7.4.1 增强无线宽带场景 303

7.4.2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 304

7.4.3 大规模MTC终端连接场景 304

7.4.4 MEC在5G网络中的其它应用 305

7.5 基于MEC的本地分流方案介绍 305

7.5.1 基于MEC的本地分流方案 305

7.5.2 LIPA/SIPTO本地分流方案 307

7.5.3 本地分流方案对比 309

7.5.4 基于MEC本地分流方案的挑战 309

7.6 MEC技术概念验证 310

7.6.1 概念验证环境 311

7.6.2 评估验证步骤及结果分析 311

7.7 小结 313

7.8 参考文献 313

第8章 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 315

8.1 网络虚拟化概述 315

8.1.1 网络虚拟化概念[1] 315

8.1.2 NFV[2] 315

8.2 无线网络虚拟化概述 318

8.2.1 动机与触发点 319

8.2.2 虚拟化的维度与分类 321

8.2.3 无线网络虚拟化的若干层面 324

8.3 无线网络平台虚拟化 326

8.3.1 X86虚拟化技术 326

8.3.2 基于通用处理器平台的虚拟化基站架构 328

8.4 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 330

8.4.1 5G网络切片 330

8.4.2 基站资源切片 331

8.4.3 无线资源切片 332

8.5 技术挑战 340

8.5.1 挑战一:资源隔离 340

8.5.2 挑战二:控制信令与接口的标准化 340

8.5.3 挑战三:物理和虚拟资源的分配 341

8.5.4 挑战四:移动性管理 342

8.5.5 挑战五:网络管理 342

8.5.6 挑战六:安全性 342

8.6 参考文献 343

第9章 频谱共享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独占授权式频谱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动态式频谱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1 相邻动态频谱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2 分片动态频谱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频谱共享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 共存式频谱共享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 覆盖式频谱共享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 认知无线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1 频谱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2 频谱共享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3 功率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 授权的频谱共享(LSA)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1 LSA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2 LSA技术实现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 LTE-U/LAA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1 LTE-U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2 LAA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3 LTE-U/LAA关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6.4 LTE-U/LAA部署场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是2017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峰义。

得书感谢您对《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5G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标准详解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5G系统设计与标准的图书,书中内容涵盖了5G系统从标准体系到接口、从物理层到高层、从基带到射频的各个方面,对需求、技术及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5G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 电子书
一书详解5G技术与标准,适合移动通信学者、工程师。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
深入浅出4G网络 LTE/EPC 电子书
  大话通信系列后续图书,续写畅销书神话,华为公司专家热帖"纵横4海:深入浅出EPC原理",网贴点击量达数十万次,数千铁杆粉丝踊跃订购,《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作者丁奇盛赞推荐本书在讲解流程知识的过程中,尝试探究技术方案产生的背后原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图胜千言”,因此本书采用大量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技术原理。   另外,本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图中采用大量消息讲解流程原理,为读者呈现关键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装,具有很强的实际网络运维工作指导意义。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电子书
通信类科普读物,在充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框架之余,将移动通信的神奇与精彩展示给读者朋友。 大话移动通信主要面向初入移动通信领域,或已有一定基础,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移动通信知识框架的读者,希望为大家解决学习移动通信知识过程中的以下难题: ·怎么学习移动通信知识 ·学习哪些移动通信知识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背后的原因与动力